高考作文:让者蕴智慧,不让显勇毅
让者蕴智慧,不让显勇毅
“让”与“不让”,这一命题可说是贯穿了中国文化的主脉。比如,两千多年前冉有谦而让之,子路率尔而对,皆形象卓然。而两千多年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作为新时代之人,我们又应当如何选择?
“让”或“不让”,都是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手段,各有优势,我们应当结合实际,让两者相得益彰,方能走得山高水长。
“让”意为谦让、辞让,谦让之心人兼美之。古有“管鲍之交”,鲍叔牙甘让其贤成为历来称传的佳话,其原因在于鲍叔才一心出于为国考量,于长远目光发展,他认识到了别人的才华,也知晓自己的不足。这里的“让”,彰显的是舍己为国的情怀,是在用自己的谦让为国家谋取更好的机会。于是我们明白,度义而让,让为守义,“让”或“不让”的出发点应在于心中的正直与公义,而不是追求一己之利。
当自我力量无法改变局面时,“让”可化作出路,一则谦让背后的无私让团队更加凝神聚力,这是为了求同的目标放下小我,争取大我;二则“让”作为一种品格能让人拥有淡泊而又豁达的心境,进入“天容海色本澄清”的精神境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轼,在仕途上无疑不幸,面对张惇等宵小的迫害“一让再让”,但在这“让”中,他让出了海阔天空的胸襟,让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让”不全是怯懦者的退败,而是在面对无路之局面时,开辟新境的途径。
而“不让”,看似是武断的,但它也在用果决的方式推动着社会前行。
大义当前时,“不让”的是肩上的责任,体现出的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的钱学森是“不让”的;在无数稻田中踽踽独行,为新世界播撒粮食的袁隆平院士是“不让”的;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查阅文献的屠呦呦也是“不让”的——“当仁不让”化为一种挺身而出的精神,早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中。虽然为自己之私利而不让者令人不齿,但我们亦应当看到在万千“不让”的面孔之中,有一心为民之人,有为国请命之人。“不让”的力量用在正确的地方,能有惊天动地的伟力,足以为人类文明开辟新的世界。
而吾辈之青年,从风急天高的历史中走来,向着长空浩浪的历史走去。我们前行的每一步,都承载着许多人的期许,在这种情况下,谈何“躺平”“开摆”?应当以不让之心打破惰懒的禁锢,赓续新的史诗。
让者,若水,细流涓涓但绵延不绝,其持久之力不可忽视;“不让”者,若石,势大力沉,往往能带来巨变的伟力。
没有绝对的“让”,也没有绝对的“不让”。当“让”的智慧与“不让”的勇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便可化为六月之好风,助我们直上云霄!
- 上一篇: 高考作文:于慎独中笃行
- 下一篇: 高考作文:留一份安静,获一份圆满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