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麒麟区珠街街道中所村:科举文脉浸润的滇东桃源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09:50:58 10 浏览

麒麟区珠街街道中所村:科举文脉浸润的滇东桃源

在滇东大地的褶皱里,隐匿着一座被时光偏爱的古村——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中所村。这座承载着七百年历史文脉的村落,以文武举人双璧、乡贤治理典范、生态农旅融合的独特魅力,成为滇东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历史文脉,科举辉煌铸就文化丰碑

道光双举人,文武双璧耀滇东。清道光二年(1822年),中所村张氏家族第六代传人张登元、张成元兄弟同科中举,兄长张登元为武举人,弟弟张成元为文举人,成就滇东第一家的佳话。张氏故居至今保存完好,武举人宅院的碉楼融合西洋拱形石门与中式射击孔洞,文举人宅院的雕梁画栋仍可见百忍堂”“清和世第等石刻楹联。兄弟二人感念叔父养育之恩,合建报恩堂,其自勉自强、遵国法、明事理的家训,成为滇东家风文化的典范。

碉楼与照壁,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宝。大箐口村的碉楼老宅是滇东建筑史上的孤例,请大理工匠耗时三年建造,主体为中式四合院,却配以西洋风格拱形石门,楼上设有射击孔洞,门前三块照壁构成防御体系。这种中体西用的建筑智慧,见证了清代滇东与中原、西洋的文化交流。如今,碉楼与举人故居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学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文献修复,让科举记忆触手可及。近年来,中所村启动科举文献抢救工程,修复张氏家族科举试卷、功名碑拓片30余件,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云上乡贤馆。游客可通过VR设备穿越至清代乡试现场,体验破题、承题、起讲的八股文写作流程,让尘封的科举文化焕发新生。

乡风治理,乡贤文化引领现代文明

乡贤会,智慧治理的中所方案中所村创新乡贤+党总支治理模式,从退休教师、致富能人中推选12名乡贤组成参事会,参与村集体决策。2024年,乡贤会协调5个项目落地,包括投资730万元的四位一体农田水利项目和74万元的举人村修缮工程。乡贤周云昌以红白事简办为突破口,带领村民修订《村规民约》,使婚宴标准从每桌800元降至300元,年节约开支超20万元。

家风长廊,传统文化浸润人心。以张氏家训为核心打造的三家教育讲堂,通过学家训、立家规、树家风系列活动,将男不赌不盗、女守妇道等古训转化为现代公民道德准则。村民周云坤20年如一日照顾患病母亲的事迹,被镌刻在孝道榜上,成为全村教育范本。2025年,中所村获评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文艺轻骑兵,政策宣讲接地气。村民自组的珠街演出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编成快板、小品,在15个自然村巡演。他们自创的《举人村新说唱》网络点击量突破50万次,让政策宣讲入人心。这种群众演、群众看的模式,使中所村连续三年在麒麟区乡风文明测评中位列第一。

生态振兴,农旅融合绘就振兴蓝图

葡萄庄园,无公害农产品的金名片中所村依托1512亩优质葡萄基地,打造红美珠无公害品牌,年产值超2000万元。2025年,村里引进智能分拣系统,使葡萄分级效率提升40%,并开发出葡萄汁、葡萄酒等衍生产品,形成全产业链。村民段国苍承包的10亩大棚蔬菜,通过农超对接直供曲靖市区,年增收8万元。

凤来栖农庄,乡贤返乡的创业典范。乡贤能人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凤来栖生态农庄,集采摘、垂钓、民宿于一体,2024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带动周边30户村民就业。农庄推出的举人宴以古法烹饪的荷叶鸡、煨火腿为特色,成为曲靖周边游的网红套餐

数字乡村,5G赋能智慧田园。2025年,中所村建成数字乡村指挥中心,通过一张图实现党建、治理、服务全覆盖。智慧农业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无人机植保覆盖率达80%云上中医阁连接北京专家资源,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远程诊疗。数字技术的赋能,使中所村农业综合效益提升25%,入选云南省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中所村,这座从科举辉煌中走来的滇东古村,正以历史为骨、文化为魂、生态为基、数字为翼的全新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答卷。当碉楼的晨钟与数字大屏的流光交相辉映,当葡萄架下的笑语与乡贤会的议事声此起彼伏,中所村用实践证明,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文化与经济可以共生。这里,不仅是寻根滇东文脉的驿站,更是展望乡村振兴的窗口。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