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高原明珠的多维魅力
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高原明珠的多维魅力
从荒滩到国际赛场的蜕变
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的诞生堪称城市更新的典范。这片占地194.85公顷的土地,曾是杂草丛生的面店水库库尾。2017年3月,随着世界铁人三项赛落地的契机,曲靖以"时间占满、空间占满"的超常规建设模式,仅用5个月便完成核心区建设,打造出包含6900平方米赛事转换区、7.6公里环湖路、4860平方米观礼台等专业设施的国际赛场。2017年8月27日,当43个国家的1000余名选手从防腐木入水平台跃入清澈的面店水库时,全球最高海拔铁人三项赛正式诞生。次年举办的IRONMAN70.3赛事更吸引41国1112名选手参赛,提供80个世锦赛资格,成为曲靖走向世界的体育名片。
融合自然与运动的生态乐园
公园以"水天一色、浑然一体"为设计理念,将体育设施巧妙融入山水格局。5766米的环湖步道串联起湿地滨水景观与山地运动区,沿途种植樱花、海棠、黄冠菊等30余种花卉,形成"四季有花、常年有景"的生态廊道。面店水库水质常年保持Ⅲ类标准,2025年雨水充沛时,湖面面积扩大至2922亩,游客可卷起裤脚亲水嬉戏,或在山顶观鹭台欣赏白鹭群飞的生态盛景。山地运动拓展区依托天然地形,设置攀岩墙、速降索道等极限项目,让运动爱好者在海拔1800米的高原体验"速度与激情"。
爨乡文化的立体呈现
作为爨文化发源地,公园将历史文脉深度植入景观设计。入口处的"爨乡福地"主题雕塑以青铜铸造,通过爨体文字与农耕场景浮雕,再现南中爨氏的辉煌历史。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修建的利众古桥经过保护性修缮,桥身斑驳的青石与公园现代建筑形成时空对话,成为游客打卡的文化地标。徐霞客雕塑伫立于观景台,遥指当年《滇游日记》中记载的"石宝山温泉"方位,让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每周六晚的"爨乡夜话"活动,更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铜器锻造、彝族刺绣等技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曲靖文化魅力。
赛事经济的引擎效应
赛事举办直接带动区域发展。两届国际铁人赛吸引近3000名运动员参赛,观赛人数突破3万人次,实现经济增加值1.06亿元,周边餐饮、住宿收入同比增长40%。赛事期间,80余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网络直播收视量达200万人次,抖音话题曲靖铁人三项播放量超1.2亿次,大幅提升城市知名度。赛后转型全民公园的策略更为成功:2025年五一假期,公园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路边停放房车绵延数公里,形成独特的"移动旅居社区"。南中爨城、泰丰公园等周边文旅项目借势发展,形成"体育+旅游"的产业集群。
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
公园在建设中践行绿色理念,采用多项环保技术。400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垂直绿化带,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2吨,释放氧气9吨。面店水库采用生态浮岛技术,种植水生鸢尾、菖蒲等植物,年净化水体50万吨,有效改善水质。智慧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能耗,环湖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停车场设置雨水收集装置用于绿化灌溉。这些举措使公园荣获"云南省生态体育示范基地"称号,成为高原城市绿色发展的样本。
从国际赛事的竞技舞台到全民共享的生态乐园,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用十年时间完成华丽转身。无论是挑战自我的铁人精神,还是融入山水的文化底蕴,都让这片土地成为云南旅游的新地标。当你漫步5766米的环湖步道,看金桂飘香、白鹭掠过水面,或许会明白:这不仅是一个体育公园,更是曲靖人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