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谢显琳:滇东大地的教育长明灯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09:59:07 10 浏览

谢显琳:滇东大地的教育长明灯

 

在滇东大地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可敬的燃灯者,他用自己的一生点亮了曲靖的教育之光,他就是谢显琳。

出生与成长:在书香门第中萌发教育理想

1887年,于云南富源县雨旺乡慕乐村的一间简陋茅屋之中,谢显琳呱呱坠地。他的父亲谢洪泰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私塾先生,深受乡亲们敬重。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里,谢显琳自幼便浸润在知识的氛围之中。父亲在授课之余,常会给孩子们讲述种种因读书而改变命运的故事,谢显琳听得入迷,也在心里默默种下了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教育的向往之情。

他幼时随父亲在私塾里晨读暮诵,四书五经的内容渐渐熟稔于心。那时,窗外的稻田伴随着私塾内朗朗的读书声,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面,也成为了谢显琳最初且最深刻的记忆。而父亲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教诲,如同一颗颗智慧的种子,在他心间悄然生根。

求学之路:怀揣梦想踏上艰辛征程

18岁那年,曲靖府中学堂发出招生告示,这打破了慕乐村的宁静,也为谢显琳的人生开启了新的大门。他怀揣着父亲变卖祖田换来的盘缠,徒步三日,跨越重重山峦与崎岖小道,来到曲靖城。在考场上,他以一篇《劝学论》技惊四座,凭借着过人的才学成为学堂首批新式教育的受益者。求学期间,家境贫寒的他常要蹚过冰凉的都格河,每回村民背他过河,他都心存感激,也在心里暗暗立下誓言:日后定要修桥便民

在云南优级师范学堂,谢显琳更是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养分。他每日寅时即起,在昆明翠湖畔诵读至晨光熹微;实验室里,他总在熄灯前最后一刻才放下显微镜。凭借着这般勤奋刻苦,1909年,他以全省优等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被时人称赞为解元

创办学校:在困境中开启教育新篇章

面对省城优渥的教职机会,谢显琳毅然选择回到曲靖。彼时的曲靖,新式教育如同破土新芽,而他怀揣着在滇东大地培育教育参天大树的宏愿。

1912年冬,云南省教育司司长周钟岳将创办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重任交给谢显琳。接过委任状的那个夜晚,他在日记里郑重写道:道署旧址荆棘丛生,瓦砾遍地,然此地乃育才之所,当以斧斤辟之。接下来的两个月,他像陀螺般旋转忙碌:白天带着工匠修缮校舍,夜晚伏案拟定章程。他凭借着非凡的创造力,将旧道署的马厩改为实验室,把衙门大堂改造成可容纳百人的讲堂。在最艰难的时刻,他甚至变卖祖传的端砚以换取课桌木材。终于在1913年3月22日,第一声上课钟在改建后的校舍敲响,48名新生齐诵校训:勤学业、守校规、习劳苦、甘淡泊……”,那清脆的读书声,奏响了滇东现代教育的新篇章。

坚守教育:在风雨中守护知识火种

在任校长的45年间,谢显琳历经了无数风雨与挑战。1928年8月,龙云与胡若愚的部队在曲靖城激战,炮弹落在校园东北角,惊得正在上课的学生四散奔逃。谢显琳却逆着人流冲向实验室,用身体护住那台刚从法国购进的显微镜。当士兵要征用教室作指挥部时,他手持《日内瓦公约》据理力争:教育场所神圣不可侵犯!

1929年学潮爆发,因龙云拨付的修缮经费被误传为贪污款,200余名学生包围校长室。谢显琳站在台阶上,任凭唾沫星子溅在长衫上,他沉着冷静地掏出账本逐项公示:校舍残破如危舟,若不修葺,何以载诸君渡学海?最终用透明账目平息了风波。事后,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宁可背骂名,不可误学子。

破除礼教:开创教育革新之先河

谢显琳不仅坚守教育阵地,更是破除封建礼教的革新者。1933年秋,省立曲靖中学迎来首批4名女生。当穿阴丹士林布衫的李慧明走进教室时,后排男生发出哄笑。谢显琳抓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有教无类四个大字,斩钉截铁地说道:从今日起,男女同窗共读,违令者逐出校门!这声断喝,比省教育厅的公文早了整整三年,冲破了封建藩篱,为无数女性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他还在校园里种下美育的种子。1937年,他将爨宝子碑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移入校园,建起滇东首个碑亭。每当学生临摹碑帖,他总要叮嘱:此非写字,乃与千年文明对话。如今爨园里的苍松翠柏,仍记得那位常在碑前徘徊的清瘦身影。

文化守护:在乱世中护佑历史瑰宝

谢显琳不仅是教育家,更是文化守护者。1937年,他得知爨宝子碑因战乱面临损毁,毅然将其迁入校园。他亲自设计碑亭,邀请袁嘉谷题写匾额,又将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一并移来保护。在日军飞机轰炸曲靖的艰难岁月里,他带着师生用草席覆盖石碑,用生命守护着南碑瑰宝。他深知文化不灭,民族不亡,这些石碑在他的守护下,得以静静矗立,成为曲靖的文化地标,见证着滇东大地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晚年蒙冤与平反:精神之光永不磨灭

1958年,谢显琳被错划为右派,蒙受不白之冤。然而,即便身处艰难困境,他依然心系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热爱未曾有丝毫改变。他在艰难的处境中坚持学习和思考,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热。1968年,谢显琳病故。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才得以平反昭雪。1987年,云南曲靖市政协、民革曲靖支部、曲靖一中联合举行集会,纪念谢显琳先生诞辰100周年,表达云南曲靖人民对他在教育方面所做贡献的肯定与敬意。

谢显琳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以自己的智慧、毅力和爱心,在滇东大地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精神丰碑。他留下的何止是一所学校?那是校训石上诚敬勤俭的刻痕,是实验室里永不熄灭的酒精灯,更是滇东子弟以学报国的精神火种。他的一生,恰似那曲靖一中校园里百年紫藤攀附着的滇翠柏,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枝繁叶茂,荫蔽着后世学子,让教育之光在滇东大地长明不息。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