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麒麟区珠街涌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记忆与绿色发展的交响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10:09:12 13 浏览

麒麟珠街涌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记忆与绿色发展的交响

麒麟珠街涌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正以红色为魂、绿色为韵、发展为要的理念,书写着革命老区焕发新生的时代答卷。在这里,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信仰的力量,每一片绿叶都承载着发展的希望,等待着每一位探访者来聆听、来见证、来传承。

历史沿革中的红色火种:革命基因深植热土

百年古树见证烽火岁月。在涌泉村大院子村,一棵跨越六个世纪的古树巍然矗立,其年轮镌刻着红军长征的传奇。1935年与1936年,红军两次过境珠街,古树旁的红军小道留下战士们的足迹,地下党联络站内昏黄油灯曾照亮革命蓝图。如今,这棵活化石与修复后的联络站遗址共同构成红色地标,游客可沿古道重走长征路,触摸历史温度。

革命文物唤醒峥嵘记忆。走进涌泉红色革命纪念馆,泛黄的家书、磨损的军号、刻着标语的木瓢等文物静静陈列。其中,一件红军分田地的木契尤为珍贵,其上的毛笔字迹清晰可辨,见证着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实践。馆内通过VR技术还原开仓济贫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军民鱼水情。

红色基因注入乡村振兴。当地以红色资源为纽带,串联起八塔台古墓群、碳化稻遗址等文化遗产,形成红色+历史研学路线。2021年修缮的800平方米地下党联络站遗址,如今成为主题党日活动的热门场所,老党员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年轻党员聆听革命先辈后代口述历史,红色血脉赓续不断。

文旅融合中的特色体验:沉浸式红色课堂

红军的一天深度体验。穿上粗布军装、绑上绑腿,游客可参与重走长征路沉浸式体验:在舂米坊挥动石臼,在豆腐坊推磨滤浆,用柴火灶制作红军餐。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谣,成人则通过忆苦思甜环节品尝粗粮,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基地东面的天然氧吧绿意盎然,红军小道蜿蜒其间,沿途设置半条被子故事雕塑、长征诗词石刻等节点。夏季稻田如画,白鹭翩跹,游客可下田插秧、捕鱼摸虾,体验农耕文化。传统院落改造的红色书屋保留木格窗棂,藏书涵盖红色经典与乡土文学,成为村民与游客的精神驿站。

红色文创激活乡村经济。以红色元素为核心,当地开发出红军粮袋帆布包、长征路手绘地图等文创产品。村民利用自家院落开设红军食堂,用陶罐煨汤、柴火煮饭,还原地道农家菜。2023年国庆期间,红色主题民宿长征驿站一房难求,带动户均增收超万元。

传承发展中的时代新篇:红色引擎驱动振兴

荣誉加冕彰显教育价值。近年来,基地获评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宣传教育基地、曲靖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称号。2023年,市领导干部主题教育读书班在此开展现场教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率队重温入党誓词,强调让红色文化赋能现代化发展

数字赋能拓展教育边界。通过云上红色展馆项目,基地实现文物3D建模、历史场景AR重现。学校可通过远程教学系统参与虚拟红色研学,偏远地区学生也能走进纪念馆。线上平台还开设四史教育微课堂,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

农文旅融合绘就振兴蓝图。未来,珠街街道计划打造红色记忆+”产业链:以涌泉村为核心,联动周边韭菜花种植基地、温泉资源,推出红色研学-绿色采摘-康养休闲三日游线路。同时建设红色拓展营地,引入山地越野、真人CS等红色主题运动项目,预计年接待量将突破20万人次。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