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海中的红色丰碑: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的立体史诗
金色花海中的红色丰碑: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的立体史诗
烽火淬炼的精神坐标
红色基因的百年传承。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始建于1985年,是为纪念滇桂黔边区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200余名烈士而建。塔身通高19.49米,象征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塔座汉白玉浮雕生动再现了边纵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1946年至1948年间,罗平籍烈士钟山党支部带领群众粉碎国民党五次围剿,建立拥有16495人的革命武装,这段历史被镌刻在塔身碑文中,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坐标。
数字时代的文化焕新。2024年,纪念塔完成提质改造,新增智能监控系统与沉浸式展陈空间。2025年启动的“数字丰碑”工程,通过5G、VR技术打造线上纪念馆,游客可通过智能眼镜“穿越”与边纵战士对话,线上祭扫量突破10万人次。这一系列升级让红色记忆突破地域限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地标。
多民族共铸的红色篇章。作为布依族、彝族聚居地,罗平各民族在革命中展现强大凝聚力。布依族青年周时英放弃优渥生活投身革命,1940年壮烈牺牲,其故事通过抖音传播点击量超百万;钟山乡民兵英雄王美珍支援前线,1950年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并获赠步枪。这些事迹通过“云祭扫”平台和“红领巾讲解员”活动,成为多民族共情的精神纽带。
精神传承的活态课堂
全民参与的红色仪式。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罗平县万人公祭活动成为全民精神洗礼。2024年“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中,退役老兵张绍春讲述《赓续血脉致敬英烈》,激发爱国情怀。布依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期间,群众以《英雄祭》歌舞剧将非遗元素与革命故事结合,吸引数千游客驻足。
青少年的红色启蒙。纪念塔与学校共建“红色研学”长效机制,2024年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培训,300余名学生通过情景教学讲述周时英、任学源等烈士事迹。罗平一中学生李雨桐表示:“触摸烈士名录碑时,能感受到他们的热血在指尖流淌。”这种沉浸式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民间的自发守护。76岁的王美珍老人义务讲解其父的战斗故事,成为中小学“活教材”;鲁邑村村民王明华将老宅改造成“红色主题民宿”,墙上挂满革命老照片,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这种民间力量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社区记忆的活化载体。
花海与丰碑的交响
喀斯特地貌中的英雄史诗。纪念塔所在的液峰公园与金鸡峰丛、牛街螺丝田形成“红+绿”旅游环线。每年2-3月,百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喀斯特峰林与纪念塔构成“花海拥丰碑”的奇观。游客登上金鸡峰丛观景台,可远眺纪念塔在金色花海中若隐若现,感受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生态保护与文化共生。2023年,罗平县划定纪念塔10665.6平方米保护范围,将周边湿地、林地纳入生态体系。清晨或傍晚,市民在公园晨练、散步,让红色精神融入生态生活。塔基雪松林与野生兰花群落形成“烈士最爱的花”主题景观,见证着“绿色发展”的实践。
声光科技的沉浸体验。2024年新增的“星火长明”声光装置,每晚19:00用激光投影重现1949年县城解放战役。塔顶五角星内置600枚铜铃,微风拂过发出不同频率声响,模拟游击队联络暗号。这种科技与自然的结合,让纪念塔成为山水之间的精神图腾。
数字赋能的红色新篇
智慧化升级的纪念空间。纪念塔三层台基构成时空叙事,底层象征罗平革命版图,中层花台寓意英烈永生,顶层火炬托举塔身。2025年“数字丰碑”工程通过AR导览扫描碑文,观看3D战斗场景;线上纪念馆开放烈士名录检索功能,让全球网友在线献花、点灯。
跨界融合的文化传播。纪念塔与文旅企业合作开发“英雄印记”文创产品,如边纵战士浮雕钥匙扣、周时英语录笔记本,2024年销售额超200万元。花海中的红色记忆话题挑战吸引10万用户参与创作,相关视频播放量达3亿次,实现红色文化的破圈传播。
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依托红色旅游,周边村寨发展民宿、农家乐。鲁邑村村民王明华年收入增加15万元,“红色旅游+乡村振兴”模式带动地方经济。2024年油菜花节期间,红色线路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同比增长30%,让革命精神转化为富民动力。
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这座矗立在金色花海中的红色丰碑,既是凝固的历史教科书,更是流动的精神火炬。当春风拂过油菜花海,当少先队员的歌声在塔前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壮丽,更是信仰的永恒。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镌刻着力量,每一寸土地流淌着血脉,激励新时代奋斗者在传承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