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会泽尖山武装起义遗址:烽火尖山铸忠魂 红绿融合谱新篇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10:14:59 11 浏览

会泽尖山武装起义遗址烽火尖山铸忠魂 红绿融合谱新篇

 

多维交融彰显精神厚度

军属村里的代际守护链弯子小组是名副其实的“军属村”,70%家庭有革命参与史。86岁退伍老兵张绍明,其父张发祥是起义情报员,他继承父志,每天清扫纪念碑。村中形成了独特的代际讲述会模式,老战士在清明节向青少年讲述战火往事,孩子们听完后写日记记录感悟,这种爷爷讲故事、孙子写日记的传承,让革命岁月在代际接力中鲜活留存。

民俗文艺里的红色基因当地彝族刺绣别具匠心,将起义元素巧妙融入服饰,如象征革命烈火的“火焰纹”、寓意团结的“山鹰图腾”。火把节期间,村民跳起传统“踏脚舞”,再现起义夜袭场景,2022年该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苗族在花山节以苗语传唱革命歌曲,编排《祖万忠起义》歌舞剧,让红色文化在民族风情中扎根生长。

红色驿站的体验式教育纪念碑旁的“红色驿站”别具创意,设有“红军灶”,游客可亲手制作粗粮粑粑,体验当年的艰苦岁月。2023年接待1.2万研学人员,小学生开展重走父辈从军路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将红色教育与乡土文化紧密相连。

岁月砥砺凸显革命硬度

尖山武装起义的滇东转折1948年,会泽地下党组织在尖山点燃武装斗争火种。7月火红桥边150余人率先起义,尖山祖万忠率250余人响应,江底阻击保安团。12月第二次起义爆发,祖万忠任大队长,率部转战多地,虽遭伏击受挫,但革命信念坚定。祖万忠被俘受尽酷刑不屈,1949年1月31日就义,其14岁儿子祖维斤弹尽被俘后从容赴死,展现父子同赴国难的壮烈。

勺冲角战役的英雄群像1950年4月,边纵六支队32团3连在勺冲角围剿匪徒,战斗激烈,颜福龙等7位烈士壮烈牺牲。颜福龙身中数弹仍坚守阵地,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炊事员老张为保护粮食,与匪徒同归于尽。他们平凡却伟大的身躯,铸就了不朽的革命传奇。

纪念碑的守护与升华1994年乐业镇人民政府在红土坪子修建纪念碑,1994年建成,2019年会泽县投入300万元修缮,增设夜间灯光投影系统重现起义场景。2023年入选云南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建成数字化展馆,通过VR技术还原战斗细节,吸引青年云打卡,让红色记忆在科技赋能下重焕光彩。

鬼斧神工衬托忠魂气度

战略要地的地理奇观勺冲角海拔2189米,三面绝壁,仅一条羊肠小道通达,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起义军曾以30人兵力在此阻击敌军两个连达7昼夜。如今山腰碉堡遗址弹痕累累,与纪念碑构成地上遗迹+地下坑道的立体观览体系,见证历史烽烟。

生态富矿的诗意表达周边植被丰富,云南松、杜鹃遍布,林下野生菌、中药材丛生。2023年启动红色+生态保护工程,种植500余棵松柏,寓意精神长青。夏季雨后云雾绕碑,秋季红叶映衬碑体,形成天然画卷,吸引摄影爱好者捕捉金碑映霞奇观。

云海日出的仙境幻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勺冲角云海频现,日出时阳光穿透云雾投射纪念碑,形成红旗漫卷视觉意象。摄影爱好者架设长焦镜头记录美景,作品屡登《中国国家地理》,让这一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观走向全国。

传承创新迸发精神热度

教育阵地的多元拓展纪念碑自建成吸引众多参观者,会泽县将其纳入“重走红军路”研学路线,开展“沉浸式”教学,学员穿红军服徒步,重温入党誓词。2024年配套多媒体展厅,VR技术还原场景,让青少年直观感受先辈英勇,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感染力。

非遗活化的时尚转型会泽县拥有58项非遗,马路乡联合传承人推出红色文创:苗绣红军军旗、彝族漆器起义雕刻。这些作品不仅本地热销,还通过电商走向全国,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流动名片,让传统非遗在现代市场中重焕生机。

文化IP的破圈传播联合高校设计“尖山小红军”卡通形象,推出盲盒、表情包等衍生品。2023年文创销售额达80万元,火把纹笔记本成网红爆款,带动周边乡镇手工艺复兴,让红色文化以时尚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变革升级释放振兴力度

红旅+”产业链的富民效益依托纪念碑打造“三色旅游”,建成20家民宿集群,推出红军饭套餐。2023年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万元,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基础设施的跨越蝶变投资800万元修建盘山公路,实现4G网络全覆盖。新建星火广场配备全息投影,夜间播放纪录片。2024年计划开通直升机观光航线,打造空中看遗址体验,云端视角让游客全景领略革命圣地风貌。

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马路乡整合资源推出“一日红色生态游”线路:上午参观纪念碑和旧址,中午享苗族长桌宴,下午赏樱花、摘樱桃,傍晚露营看灯光秀。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万元,成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会泽县马路乡尖山村弯子小组新房子自然村的尖山武装起义遗址,是历史烽火与当下活力的交汇点。它承载着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厚重过往,又在新时代绽放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光彩。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忠魂的呐喊,每一道山梁都见证着发展的蜕变,这里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