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桂芳巷10号院:滇东北革命星火燎原的“中枢密码”
麒麟区桂芳巷10号院:滇东北革命星火燎原的“中枢密码”
在曲靖老城的青石板巷陌间,桂芳巷10号院静默矗立。这座占地300平方米的土木四合院,以“三坊一照壁”的传统格局,封存着一段改变滇东北革命进程的传奇——1928年3月,滇东北第一次党代会在此召开,20余名代表从曲靖、会泽、宣威、沾益、马龙五县秘密集结,将分散的革命力量整合为中共曲靖中心县委,点燃了滇东地区武装斗争的燎原之火。
一砖一瓦皆史诗:建筑背后的革命密码
推开斑驳的木门,天井青石板上仍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正房厢房的雕花窗棂间,仿佛回荡着当年激烈的讨论声:会议决定将中共曲靖特别支部与周边四县党组织合并,形成覆盖滇东的革命网络。这一决策直接推动了后续行动——1930年,中心县委领导曲靖城郊农民暴动,200余名党员带领群众高呼“打土豪、分田地”,震撼了滇东反动势力;1935年红军长征过曲靖时,中心县委提前绘制《滇东敌情分布图》,为红军抢渡金沙江提供了关键情报支持。
院落西北角的耳房,曾是秘密电台所在地。1929年冬,地下党员通过这部电台截获国民党军“围剿”计划,连夜将情报送往省工委,使滇东游击队避开敌军主力,保存了革命火种。如今,这部功勋电台的复制品静静躺在陈列室玻璃柜中,与30余件锈迹斑斑的梭镖、马灯一道,诉说着枪林弹雨中的生死时速。
从秘密据点到精神地标:保护与传承的双向奔赴
2019年,桂芳巷10号院被命名为麒麟区党史教育基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修缮随即展开。工匠们沿用传统工艺,复原了被白蚁蛀空的梁柱,补配了缺失的瓦当,甚至从民间征集到同年代的雕花门扇替换残损部件。修缮后的院落,青瓦如鳞,木纹生香,重现了90年前的风貌。
但真正的“活化”在于创新叙事方式。基地开发的沉浸式党课《1928:桂芳巷的星火》,让参与者穿上长衫扮演地下党员,在破解密电、绘制标语的任务中体验革命艰险;红色剧本杀《破晓》更以党代会为背景,设置“叛徒追查”“密件传递”等环节,吸引大批青年打卡。2021年,该院入选“云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年均接待访客超2万人次,其中“00后”占比达47%。
红色基因赋能城市更新:老宅新生启示录
桂芳巷10号院的重生,折射出曲靖对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以该院为核心,当地规划了“15分钟红色文化圈”:向西步行5分钟可达三元宫红军长征纪念馆,向东10分钟即抵寥廓山烈士陵园,形成“决策地—行军路—纪念地”的完整链条。2023年,曲靖市推出“红色记忆”数字地图,通过AR技术复原1928年党代会场景,用户扫码即可“穿越”至决议诞生时刻。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精神传承。基地与曲靖师范学院共建“滇东北革命史研究中心”,挖掘出《曲靖中心县委工作报告》等珍贵档案,纠正了“马龙县未参会”的历史误传;与驻地部队共建的“红色堡垒”工程,让500余名官兵在院落里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强军信念。
参观指南
地址:曲靖市麒麟区桂芳巷10号(近曲靖市第一小学)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需提前预约,团队可定制情景党课)
必看展品:
1928年党代会决议手稿复刻件(首次披露“建立滇东游击区”战略构想)
红军使用过的马灯(见证1935年情报传递)
地下党员自制的密写药水配方(用米汤与明矾书写,火烤显影)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