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 奋力为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立德树人 奋力为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麒麟区2024年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一、五育融合,铸魂育人取得新成效
一是思政教育立体化。落实教育部《大思政课建设行动方案》,开发《曲靖印记·思政微课》40期,运用AR技术还原红军长征场景,覆盖200余所学校。在爨文化中挖掘家国情怀, “沉浸式剧本杀”廉洁教育项目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引入AI心理筛查系统建立三级预警档案,干预成功率提升至92%;联合社区开展“亲子沟通工作坊”,惠及3000余家庭。
二是体教美劳深度融合。建成“滇东北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实施“精英球员‘2+2’培养计划”,输送职业球员15人;开发“足球素养评价系统”数字化档案。创建200亩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春种秋收”实践;戏曲进校园培养300余名特长生,艺术课程开课率达100%。推行“碳中和校园”创建,安装LED照明设备改善采光;将生态智慧融入《曲靖生态小公民读本》,组织高原湿地修复实践。
三是科技伦理与国家安全教育深化。联合曲靖师范学院开设《人工智能与伦理》校本课程,通过“ChatGPT风险讨论”“算法偏见案例分析”等主题班会,学生参与科技伦理主题调研报告达200余份,《曲靖市青少年AI隐私认知调查》获省级优秀课题。依托麒麟区人武部建立“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军事训练营”“红色密码破译”等活动,覆盖学生15000余人次;在珠街街道小学试点“国家安全教育VR体验馆”,模拟“网络战”“信息防护”场景,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国防教育考核优秀率从2024年的65%提升至2025年的82%,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5%。
二、科技赋能,优质均衡取得新进展
一是教育公平与资源下沉。麒麟一中托管茨营中学,中考升学率两年内从35%升至62%;跨区域联盟办学覆盖宣威、富源,共享教研资源40余次。推行“教育券”制度打破学区房限制,新增学位3200个;建立“关爱基金”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500人。
二是科技重塑教育生态。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室和XR历史课堂,覆盖初高中全部学生;区块链技术用于考试诚信监测,作弊率下降70%。与曲靖师范学院共建“青少年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学生项目200余个;“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获全国科创赛一等奖。
三是职业教育产教融通。联合云南白药、晶龙电子共建订单班,对口就业率达98%;中高职贯通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构建“中职—大专—本科”一体化链条。举办“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本土化赛项,获奖作品转化率30%;三级创业支持体系助力学生从创意到商业化。
三、机制改革,强教保障取得新突破
一是师资培养机制革新。定制50名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包含海外访学、名校长工作室跟岗;流动积分制鼓励支教,农村师资稳定性提升40%。出台“十条专项政策”吸引“双一流”毕业生20名(博士占比50%);设立“名师专项奖励基金”,最高奖励50万元。
二是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开发“成长档案袋”系统,纳入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指标;试点“学科素养测评”,减少机械记忆类题目至40%。弱化“升学率”权重,将学生成长进步幅度纳入绩效工资,占比提升至60%。
三是安全护航机制健全。人脸识别门禁、一键报警装置安装率100%,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50%;网络安全教育覆盖师生10万人次。区块链溯源工程实现食堂食材全程监控,家长满意度达99.3%;校医室标准化建设确保每校配备2名持证校医。
四、深化合作,资源共享构建新格局
一是国际视野与区域联动。与老挝万象市开展“汉语+职业技能”联合培养,输送30名高中生赴老挝留学就业;麒麟一中设立“国际理解课程中心”,招收外籍学生20人。加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联盟”,与成都七中、重庆八中共建云端教研共同体,开展联合课题20项。
二是生态化与长效发展。实施“明亮工程”改善照明,教室采光达标率100%。推广“营养午餐+课后运动”模式,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平台。构建“学业质量—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绿色指标体系,发布年度教育健康白皮书。
三是教育数字化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依托“中国—南亚合作论坛”,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老挝万象市、缅甸木姐市共建“澜沧江—湄公河跨境教育云平台”,共享数学、物理等学科精品课程,开展联合直播课40余次,中外教师互访交流120人次,麒麟区教师在东盟教育论坛发表演讲5次。联合泰国清迈大学开发“东南亚多语言教育资源库”,收录爨文化、高原农业等本土化课程,被纳入“一带一路”教育数字化典型案例,区域教育信息化合作案例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创新奖提名。
麒麟区的教育实践证明,唯有将国家战略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在守正中创新、在改革中突破,才能真正破解教育难题、回应时代之问。从“五育融合”到“科技赋能”,从“强师筑基”到“开放合作”,这片土地正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让更多孩子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绽放人生光彩!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