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麒麟区桂芳巷10号院:滇东北革命星火的策源地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10:15:11 12 浏览

麒麟区桂芳巷10号院:滇东北革命星火的策源地

 

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老城区的桂芳巷深处,一座青瓦白墙的四合院静静矗立。这座看似普通的明清民居,却承载着滇东北地区革命历史的重要记忆——19283月,滇东北第一次党代会在此召开,中共曲靖中心县委正式成立,标志着滇东北革命力量从分散走向统一。如今,桂芳巷10号院作为曲靖现存唯一的1928年党代会会址,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教育基地。

革命火种的播撒

192610月,中共云南省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这是云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次年3月,王德三、查家庆等革命先驱在曲靖满街87号查家花园建立中共曲靖特别支部,开启了曲靖地区的革命征程。随着革命形势发展,滇东北地区需要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19283月,来自曲靖、会泽、宣威、沾益、马龙等县的党组织代表秘密聚集在桂芳巷10号院,召开滇东北第一次党代会。会议决定整合分散的党组织,成立中共曲靖中心县委,统一领导滇东北的革命斗争。

此次会议正值国民党反动派"清党"运动高潮,参会代表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组织整合。据地方志记载,会议由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委员吴澄主持,讨论了武装斗争、农民运动等议题,并制定了"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的工作方针。这一决策为后续滇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革命中枢的建筑密码

桂芳巷10号院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为典型的"三坊一照壁"滇东民居。现存建筑主体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顶,雕花门窗保存完好。正房檐下的木质斗拱虽经修缮,仍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工艺特征。院落布局紧凑,前院用于接待和会议,后院为居住区域,天井地面的青石板见证了无数次秘密集会。

作为中共曲靖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这里曾是革命文件起草、情报传递的核心场所。1930年,中心县委在此策划了曲靖城郊农民暴动,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打击了当地封建势力。如今,陈列室内仍展有1928年会议文件复制品、红军使用过的马灯、梭镖等30余件文物,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2019年,桂芳巷10号院被命名为麒麟区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参观人数超过2万人次,涵盖机关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等。基地创新推出"情景党课《1928:桂芳巷的星火》",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党代会场景,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的抉择。此外,红色剧本杀《破晓》、少先队"重走革命路"研学活动等,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

在保护方面,麒麟区政府于2019年启动修缮工程,修复了受损的木雕窗棂和墙体,恢复了历史原貌。2021年,该院入选"云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成为曲靖红色文化版图的重要节点。周边200米范围内,明清时期的曲靖府文庙、江西会馆等历史建筑与桂芳巷10号院共同构成了老城核心区的历史文化脉络。

革命精神的延续与回响

桂芳巷10号院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其建筑价值,更在于它见证了滇东北党组织从萌芽到壮大的全过程。至1930年,中共曲靖中心县委已下辖7个县党组织,党员人数达200余人,为后续红军长征过曲靖、罗盘根据地建立等奠定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滇东北根据地成为云南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其组织架构和斗争经验均源于早期的中心县委。

如今,桂芳巷10号院与三元宫红军长征纪念馆、寥廓山烈士陵园等红色遗址共同构成曲靖的"红色矩阵"。据统计,曲靖红色旅游年接待量已突破百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超过40%。这种"以史育人"的模式,正将革命先辈的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发展的动力。

桂芳巷10号院的青砖黛瓦间,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从未褪色。它不仅是滇东北革命的"活化石",更是激励后人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精神丰碑。当人们走进这座院落,触摸历史的温度,便能深刻感受到:正是无数这样的红色火种,最终汇聚成照亮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光。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