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沾益“九·五”起义纪念馆:烽火燃乌蒙 精神耀珠江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10:15:17 10 浏览

沾益·起义纪念馆:烽火燃乌蒙 精神耀珠江

 

沾益·起义纪念馆,这座镌刻着革命信仰与生态文明的红色地标,不仅是滇东北革命精神的象征,更是新时代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典范。它以红色基因+绿色生态的独特模式,将历史烽火与自然山水、人文传承与创新发展完美交融,成为云南红色文化教育的核心阵地与生态旅游的新高地。

烽火岁月中的精神丰碑

滇东北革命的燎原之火194895日,播乐中学师生与周边农民、地方武装共600余人,在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下发动·起义,打响滇东北武装反蒋的第一枪。起义队伍与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三支队会合后,转战滇东南、滇东北,将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粉碎了国民党顽抗计划,为云南解放奠定基础。纪念馆内陈列的起义名单、武器弹药实物及模拟指挥部场景,生动还原了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革命摇篮的双重使命播乐中学不仅是起义策源地,更是革命传统与教育使命的结合体。自建校起,它便成为中共地下党的重要据点,培养了88名党员和大量进步青年。起义后,师生们直接加入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三支队,成为滇东北革命的中坚力量。如今,校园内保留的起义礼堂、指挥部旧址,以及革命精神教书育人双轨并行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雄史诗的永恒见证1982年,纪念馆旁建成·起义革命烈士陵园,安葬40余位英烈。陵园青松翠柏环绕,碑文镌刻战斗历程与烈士名录。近年来,曲靖市烟草公司等单位在此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敬献鲜花等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党建实践。2024年清明期间,30余家单位3000余名群众在此举行祭扫,陵园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精神坐标。

红色文化与民俗的交响诗

民族文化的红色注脚起义核心区炎方乡是彝族古村,馆内特设羊皮卷上的革命专题展区。1949年,彝族毕摩李正福用彝文翻译《论联合政府》,动员300余村民参军。当地至今保留火把节祭英烈习俗,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数千人手持火把绕行起义纪念碑,形成独特的红色民俗。这种民族与革命精神的融合,使纪念馆成为多民族共铸信仰的典范。

马帮文化与红色交通线珠江源地区曾是茶马古道重镇,纪念馆通过复原马背上的情报站场景,展现马帮在传递情报中的特殊作用。1949年,回族马帮首领马应祥率30匹骡马突破封锁线,向游击队运送枪支弹药。其子马永昌捐赠的鎏金马鞍,成为镇馆之宝。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红色文化在非遗活化中焕发新生。

刺绣里的红色记忆沾益壮族刺绣被创新运用于红色文化传播。非遗传承人徐美凤带领妇女创作的《九·五起义百米长卷》,用2000余幅刺绣图案展现起义全过程。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巡展,更通过跨境电商走向世界。2023年法国《费加罗报》专版报道,称其为东方版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彰显非遗与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山水相依的红色圣地

珠江源头的生态选址纪念馆坐落于珠江源风景区核心区,建筑设计巧妙融合喀斯特地貌特征。主体建筑如破土而出的竹笋,象征革命力量破土重生;屋顶光伏板与万亩竹林形成钢铁与翡翠的视觉碰撞。2023年获批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成为红色+绿色旅游的标杆。

生态研学新场景依托珠江源生态优势,纪念馆开发红色+绿色体验项目。游客可沿红军小道徒步至珠江第一瀑,途中识别20余种药用植物,了解游击队医疗队采药故事。2024年新建的生态哨所观景台,配备红外望远镜观察黑颈鹤,实现生态保护与红色教育双赢。

光影科技赋能2023年投入使用的星空露营基地,将红色叙事融入沉浸式夜游。3Dmapping技术让珠江源水面浮现起义历史动态影像;AR导览系统扫描岩石即可触发地下党密信解密游戏。这种创新模式使夜间客流量占比提升至40%,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

从纪念地到致富路纪念馆带动周边形成红色产业带:中村村民小组依托红军食堂发展农家乐,年均增收8万元;珠江源村打造红色民宿集群2023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当地刺梨、万寿菊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纪念馆电商平台销往全国,2024年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3%

数字赋能红色经济2024年上线的云上九·小程序,提供VR全景游览、数字文物库等功能。虚拟展馆中,观众可360°观察起义机枪,还能与AI生成的起义战士对话。线上商城首月销售额突破200万元,数字化手段让红色文化起来。

国际传播新窗口纪念馆与云南大学合作推出多语种数字导览,已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等8种语言。2023年接待海外研学团队47批次,英国《卫报》评价其为东方版的《草原英雄小姐妹》2024年更与莫斯科保卫战纪念馆缔结姊妹馆,开启红色文化国际交流新篇章。

沾益·起义纪念馆,既是一部镌刻在滇东红土地上的革命史诗,也是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桥梁。从烽火岁月到乡村振兴,从红色教育到国际交流,这里以独特的红色基因+生态人文模式,为新时代注入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当夕阳为珠江源镀上金边,纪念馆顶部的五星红旗与漫山格桑花交相辉映,构成滇东大地上最动人的风景。来这里,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