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故事不故
旧时过往谓之故,人迹动象谓之事,凡人之活动现象,大者为政,小者为事,是故过往大政乃为史料,旧时小事即为故事,史、事同源,义、理相通,大小有别,轻重各异而已。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传承之媒介,古今沟通之纽带,唯将史料故事诉诸简牍口舌而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事虽已故,其间情理却得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然如此定义故事,虽不失逻辑谨严,却稍有狭隘之嫌,打开思维,突破局限,广义故事,绝非仅限于此,若凡著竹帛者皆可为文章,则凡称文章者亦皆可为故事。纵观古今成败,王朝兴衰,故事之力,可谓大矣。
上古之前,流传支离破碎,史料未成体系,文明之传承沟通则多系于口口相传之故事,人神交织,传说广存——女娲盘古,后羿伏羲,夸父之坚强,精卫之执着……凡此种种,言语虽小皆能通大情,文字虽简悉可达大理,若无此等精妙故事,则国家之底蕴,民族之厚重将多有削减,意味索然,无故则根本缺失,源泉堵塞,更无从言新。故事之好,未来可见。
及至东周,列国诸子,齐放争鸣,论语孟子,墨子韩非,莫不擅以寓言故事推广言论,经营主张,游说思辨,游刃有余。苏秦张仪,巧言善辩,纵横捭阖,悉皆源自其长于以小喻大,以近旨远,一时之间,英才群起,奇葩辈出,百家博弈,盛况空前。虽战乱纷呈,却文化繁荣,思路开阔,思想活泛。且有春秋微言,公羊谷梁,左氏丘明,争相作传,至今为智者膜拜流传。故事之好,雏形初见。
秦汉以来,强秦之势,大汉之威,声闻宇内,广播四海。南收南越,北击匈奴,王朝之霸气,国人之豪情,皆系其间。周边诸国,各就其位,自愧弗如,请服入朝,各得其所。散文歌赋,传记诗篇,应势呈现。国家之威武,文化之璀璨,同步关联。更有太史父子,竭忠尽智,无私无我,慷慨悲歌,以一家之薄力,填上古之空白,从此正史体系初成,框架已定,纠偏明智,镜鉴后人,格局之阔大,胸怀之渺远无出其右。故事之好,难得一见。
唐宗宋祖,风骚翩然,古文诗词,举世惊叹。盛唐气象,天朝上国,世界之颠,李杜王孟,乘时而歌,星光灿烂,国力才情,内外匹配,名副其实,古今中外,无不惊叹。北宋文士,一马当先,苏氏父子,欧阳文忠,格局创作,不输大唐。及至南宋,虽国力衰微,但文气犹盛,抗金御蒙,虽败犹荣。辛氏《破阵子》,岳家《满江红》,忠君报国,文武全能。故事之好,精妙呈现。
元虽彪悍,终觉未成大器,成吉思汗勇武威猛有余,仁爱才情不足,元曲之气较之唐宋诗词亦感多有式微。及至明清,小说当道,歌赋循规,诗词蹈矩,诸体趋于程式,虽有三国红楼,水浒西游,奈何难逃班固所言“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出身,进而略感底气不足,难当大任。晚清民国,迷梦破碎,虎落平阳,江河日下,故事之力,叙事之气,多有折损,万马齐喑,尴尬困顿,故事虽有,却难称其好。
当下之中国,融通四海,德加宇内,大国气象,初见端倪,理应顺势而为,构建大国话语体系,形成大国叙事体系,以中国之气,发中国之声,讲中国之理;以大国之态,塑中华之魂,播中华之智。以故事载道传声,以故事沟通化人,开放自信与谦逊谦和并重,可信可爱和可亲可敬同存。依托厚重华夏底蕴与当今国运实力,让中国话语匹配中国地位,让中国声音字正腔圆,掷地有声,让中国故事常讲常好,使中国故事常讲常新,如此,盛唐故事之精妙华篇则可待矣!
- 上一篇: 高考作文:灵心静似山藏玉
- 下一篇: 从50篇评论中精选出的抗疫素材和20个抗疫人物素材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