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曲靖一中:历史韵味与现代风采
百年名校曲靖一中:历史韵味与现代风采
在滇东北的曲靖市,有一所百年名校——曲靖市第一中学,它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教育史诗,更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教育画卷。让我们一同走进曲靖一中,探寻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卓越的现代教育风貌。
创办之初:省立三师的诞生
1913年3月22日,曲靖县东门街的清代迤东道台衙门旧址上,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正式落成,这标志着曲靖一中的前身诞生。在云南省教育司司长周钟岳和首任校长谢显琳的努力下,这所从年久失修的旧道署改造而来的学校,为曲靖乃至云南的教育事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尽管当时的校园条件简陋,但师生们凭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的热爱,开启了曲靖教育的新篇章。
谢显琳:曲靖一中的奠基人
谢显琳校长是曲靖一中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人物。他临危受命,在短短四个月内完成了省立三师的筹建工作,为学校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谢显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致力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曲靖一逐渐发展成为滇东北的名校。
书页里的千钟粟
1933年春天,曲靖城的文昌宫残破的飞檐下,四十三个少年正用草纸练习毛笔字。周子安校长冒雨冲进教室,带来了《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和全套《新青年》等珍贵书籍。他甚至用祖传田契换回两马车书籍,为学生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周校长对书籍的珍视和对教育的执着,深深影响了学生们,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
灶火烽烟里的文昌星
1936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省立曲靖中学”,成为滇东地区第一所完全中学。这一年,工人在扩建校舍时意外挖出了“爨宝子碑”,这块东晋时期的石碑被誉为“爨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学校决定将石碑原地保护,并建起红门小院,门楣上题“南碑瑰宝”。爨碑成了曲靖一中的“镇校之宝”,激励着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追求卓越。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曲靖一中培养出了桂涛声、王甲本等传奇人物。桂涛声的创作灵感来自校园里清晨的号角声,而王甲本则成为抗日殉国的“硬仗将军”。1938年,西南联大的师生们途经曲靖,历史教师陈寅恪为学生们送来了整箱线装书,扉页题着“弦歌不辍”四个瘦金体,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和希望。
防空洞里的元素周期表
1940年秋,日军第27次空袭曲靖,生物教师林婉清在防空洞里为学生们讲解化学知识,用搪瓷杯做容器教他们制作蓝墨水。她告诉学生们:“硫酸亚铁遇到单宁酸就会变蓝,就像知识遇到苦难会发光。”在潮湿的防空洞里,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教师们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关爱。
1942年冬,日军轰炸机在滇缅公路沿线肆虐,林婉清老师在防空洞里讲解硝化甘油原理,面不改色地继续板书:“记住,知识比炸药更有威力。”这种镇定自若的教学态度,深深影响了学生们,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对知识的渴望。
革命摇篮:红色基因的注入
在省立三师的基础上,曲靖一中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并成为曲靖地区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2月,曲靖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在省立三师成立,随后扩建为中共曲靖特别支部。这里先后发展了90多名共产党员,发动了云南著名的3次学生罢课运动,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晋升名校: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
2003年,曲靖一中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标志着学校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校园设施等方面都达到了省内乃至全国的一流水平。如今的曲靖一中,校园占地面积达314.6亩,拥有教职工296人,开设7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学校不仅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有一支高素质、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在教学质量方面,曲靖一中一直保持高水平,高考成绩斐然,多次培养出云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学校特别重视素质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成立一中艺术团、涛声合唱团、学生乐队,开设舞蹈、器乐、美术、科技、文学欣赏等40余门选修课。学校还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盖普”项目合作,与美国德克萨斯州进行师生互访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曲靖一中从1913年建校至今,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从一个刚刚起步的师范学校发展成为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中学。它的历史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色彩和故事,而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曲靖一中师生的努力奋斗和传承。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曲靖一中一定能够继续书写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滇东北乃至全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