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涛声:从乌蒙山麓走出的抗战战歌之父
桂涛声:从乌蒙山麓走出的抗战战歌之父
寒门孤星与命运初启(1906-1923)
1906年农历三月十七日,滇东北沾益县菱角乡卡郎村的一间土坯房里,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乌蒙山的晨雾。这个被取名“桂独生”的回族男婴,注定与苦难为伴——两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带着他艰难度日。幼小的桂涛声常常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听马帮唱着彝族小调,看戏台上《三国》英雄挥剑斩敌。那些激昂的旋律与侠义精神,在他心中种下了艺术与反抗的种子。
15岁那年,桂涛声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伯父桂培根用竹篾编成书篮,背着他穿越沾益的山道进城读书。在昆明的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并在一次学潮中因“赤化分子”罪名被开除。离校前夜,他在宿舍墙上写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倔强的少年,早已在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虎穴龙潭中的红色心脏(1928-1937)
1928年的郴州街头,血色弥漫。桂涛声化名“桂涛声”,潜入国民革命军第16军担任上尉书记。白天,他批阅公文、整理军需;夜晚,他在昏暗的油灯下秘密发展党员。一次,他目睹国民党士兵枪杀无辜百姓,尸体横陈荒野,乌鸦啄食腐肉。那夜,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支军队腐烂发臭,唯有革命能刮骨疗毒。”
同年5月的一个雨夜,他在郴州城的小馆子里秘密宣誓入党。吴登云握着他的手说:“你要在铁军中点燃革命的火种。”三年间,他发展了6名党员,建立地下党支部。为掩护同志,他故意制造“贪污公款”的假象,被记过处分却暗自欣喜:“脏水泼得越多,敌人越不会怀疑我的真实身份。”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1931年,桂涛声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特务用老虎凳、辣椒水逼供,他始终只说一句:“我信马列,如信春日必将到来。”三年牢狱,他用米汤在草纸上抄写《共产党宣言》,甚至将《国际歌》歌词刻在牢房墙上。出狱后,他又因“历史反革命”罪名再陷囹圄,却在狱中组织难友研读《资本论》,把牢房变成了党校。
太行山上的战歌与烽火(1937-1945)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桂涛声随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奔赴山西前线。在陵川县的土窑洞里,他目睹了震撼人心的一幕:300人的自卫队三天扩编至千人,母亲为儿子缝制布鞋,妻子将最后一斗小米塞进丈夫行囊。这些画面在他心中发酵,终于在暴雨滂沱的夜晚迸发出诗句。
那夜,他蜷缩在农舍的油灯下,将诗稿写在香烟包装纸上:“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次日清晨,冼星海接过这份“烟盒手稿”,钢琴键上流淌出激昂的旋律。周恩来试唱第二声部时,泪水模糊了镜片:“这歌声里有太行山的脊梁!”
《在太行山上》从武汉歌咏大会唱起,迅速传遍华北敌后。八路军战士将歌词抄在背包上,太行山区的孩童哼着曲调站岗放哨。朱德总司令致信桂涛声:“你的词,让战士们知道为谁而战。”而《歌八百壮士》的创作,则源于谢晋元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消息。桂涛声彻夜未眠,写下“中国不会亡!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这首战歌成为全民抗战的精神旗帜。
暗夜微光与赤子之心(1945-1982)
抗战胜利后,桂涛声回到上海,先后在复兴中学、育才中学任教。他的宿舍成了进步学生的秘密据点,油印小报、禁书刊物藏在讲台暗格里。1948年,当他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却因复杂的历史经历未能恢复党籍。但他依然说:“只要能为党工作,我永远是一名战士。”
1977年,71岁的桂涛声回到卡郎村。在观音寺前,他捐出500元积蓄,嘱咐乡长:“给孩子们建个图书馆。”村民们发现,这位老人总爱坐在村头,用枯枝在地上画音符,哼着那首“红日照遍东方”。
1982年冬日,桂涛声在上海病榻上安详离世。遵其遗嘱,部分骨灰撒入黄浦江,部分葬于太行山。如今,在云南曲靖师范学院的涛声广场,他的手稿影印件静静陈列,泛黄的纸页上,《在太行山上》的歌词依然力透纸背。当春风掠过王莽岭,仿佛还能听见那个云南青年在千山万壑间纵情高歌:“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从沾益山村的放牛娃到战火中的“词坛铁马”,桂涛声用81载人生谱写了一部信仰之歌。他的故事印证着:真正的革命者,既能持笔如剑刺破黑暗,又能以墨为种播种希望。当今天我们唱响《在太行山上》时,那激昂的旋律中,依然回荡着乌蒙山少年的呐喊与太行山战士的冲锋。
- 上一篇: 曲靖市麒麟区老虎山烈士陵园:青山忠魂铸丰碑
- 下一篇: 桂涛声:从乌蒙山麓到太行山巅的烽火诗人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