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红土高原上的精神坐标与生态瑰宝
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红土高原上的精神坐标与生态瑰宝
革命烽火淬炼的时空坐标
边纵六支队的血色黎明。1949年8月1日,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在宣威落水洞宣告成立,这支由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整编的劲旅,成为解放滇东北的核心力量。1949年12月,六支队在玉林山围歼战中以零伤亡俘敌千余人,缴获火炮30余门,加速了云南解放进程。纪念园内保存的“胜利会师”对联——“冀鲁豫发展成长不愧为人民武装,滇东北从无到有堪称革命典范”,生动镌刻了这段历史。
红色血脉的永恒见证。1950年元旦,边纵六支队与解放军二野五兵团7军146团在玉林山举行会师大会,标志着滇东北全境解放。五兵团赠送的锦旗“功勋卓著”与纪念碑上镌刻的战役细节,成为军民团结的象征。2025年数字化展厅通过AI技术复原了会师场景,游客可沉浸式感受当年将士的豪迈誓言。
纪念园的红色基因传承。1994年建成的玉林山烈士纪念园,历经三次扩建,现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500余幅历史照片、30余门火炮、千余支枪械等文物,真实再现了边纵六支队的战斗历程。2025年新增的“英烈树”认养区,游客可种植松柏并佩戴VR设备“见证”树木生长,将生态保护与红色精神结合。
多民族共筑的精神家园
红色文化浸润的民俗传承。纪念园将彝族火把节、回族古尔邦节等民族传统融入纪念活动。火把节期间举办的“火光映英魂”晚会,通过民族歌舞演绎英雄故事;清明节回族群众自发组织诗歌朗诵,用母语诵读烈士家书,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2024年“星火社会实践队”调研显示,85%的游客认为这种融合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青少年教育的沉浸式课堂。园区针对不同年龄设计差异化课程:小学生参与“擦拭墓碑”“献花仪式”,中学生重走10公里“解放路”,大学生开展“红色剧本杀”。2025年清明节,金榜小学的10公里徒步祭扫活动登上央视新闻,学生们在队旗下宣誓:“继承先烈遗志,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多民族共建的纪念格局。纪念园周边居住着彝族、苗族等20余个民族,园区特意设置“民族英烈墙”,展示阿诗玛、杨靖宇等不同民族的英雄事迹。彝族同胞在“火把节”期间举行祈福仪式,苗族银匠制作烈士浮雕银饰,实现民族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红绿交织的生态长卷
四季轮回的生态密码。玉林山占地200余亩,以“一轴三区”布局融合自然与人文。春日杜鹃花海与纪念碑相映成趣,夏日林间菌类成为研学课堂,秋日红枫与苍松交织成画,冬日雾凇覆盖碑体宛如银色丰碑。2025年新增的10公顷红枫林,构建起“春赏花、夏采菌、秋观叶、冬戏雪”的生态旅游格局。
古道新韵的文化廊道。纪念园内的秦代“五尺道”遗迹与红军长征路遥相呼应。游客漫步青石板路,通过AR解说牌可“穿越”至明清商队驼铃阵阵或红军夜宿玉米地的场景。2024年新增的“光影纪念廊”,每晚投射烈士家书至青石墙面,吸引市民驻足吟诵。
低碳发展的实践样本。园区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年节水量达5000立方米;透水混凝土停车场实现雨水循环利用。2025年推出的“英烈林”认养计划,游客种植的1000株松柏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2吨,真正实现“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的双赢。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长征精神的滇东烙印。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沾益,留下“半条被子”“红军井”等感人故事。园内主碑“红军烈士纪念碑”铭刻73名无名烈士英名,其中既有年轻战士,也有当地支前群众。2025年“云上祭英烈”活动吸引50万网友参与,留言“你们用生命铸就丰碑”成为时代强音。
抗战记忆的活化再现。作为抗战大后方枢纽,沾益机场曾见证飞虎队战机腾空。园区复原的美军招待所旧址、防空洞遗址,与滇东北解放战役文物并列展示,形成“抗战—解放—建设”的完整叙事链。2024年出版的《飞虎队在沾益》文史资料,填补了滇东抗战研究的空白。
数字化重构的历史现场。2025年建成的“红色元宇宙体验馆”,通过VR技术让游客“亲历”松林攻坚战。AR导览系统实时解析浮雕细节,如“边纵战士渡江”场景中,点击水纹即可弹出作战地图。线上纪念馆的“云献花”“语音日记”功能,累计访问量突破100万人次。
创新赋能的红色引擎
基础设施的智慧升级。2025年完成的数字化改造包括:人脸识别入园系统、智能语音导览、电子票务平台。新建的多功能报告厅可容纳500人,年均承办党建培训200场次。园区年接待游客量从2020年的8万人次增至2025年的50万人次,成为云南红色旅游新地标。
文旅融合的示范样本。园区整合珠江源风景区、海峰湿地等资源,打造“红色+生态”线路。2024年推出的“重走边纵路”研学项目,包含徒步、战地救护体验、农家菜烹饪等内容,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40%。村民王大姐经营的“红军驿站”,年收入达8万元。
品牌效应的持续放大。2025年,玉林山烈士纪念园入选“云南省十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成为全国首个“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联合抖音发起的“云祭扫”活动,吸引李宁、华为等企业拍摄专题片。“红色研学+工业旅游”的创新模式,为老工业城市转型提供新思路。
曲靖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大学校,更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文明画卷。从边纵战士的冲锋呐喊到VR技术的时空穿越,从杜鹃花海的烂漫到光伏板的蔚蓝,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红色精神永不褪色,绿色基因代代相传。当您踏入这片热土,既能触摸历史的温度,也能听见未来的回响——这,就是玉林山给予时代的深情告白。
- 上一篇: 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高原明珠的多维魅力
- 下一篇: 鲁布革三峡景区:云南小三峡的独特魅力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