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红绿交融的英魂栖所与时代精神地标
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红绿交融的英魂栖所与时代精神地标
在滇东北的苍翠群山中,曲靖市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如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静静诉说着革命烽火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鸣。这座集红色教育、文化传承、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纪念园,以“红+绿”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之路,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标杆。本文将从人文风情、历史回响、自然共生、创新发展四个维度,深度解析玉林山烈士纪念园的独特魅力。
多民族共绘信仰图谱
红色基因浸润民俗节庆。沾益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玉林山纪念园将红色文化与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等民俗深度融合。每年火把节期间,园区举办“火光映英魂”主题晚会,彝族群众身着传统服饰,以歌舞演绎《红军长征过沾益》史诗;清明节时,回族阿訇在纪念碑前诵读《古兰经》选段,为英烈祈福。这种跨文化的精神对话,让红色记忆在民族血脉中代代相传。
青少年教育的沉浸式课堂。纪念园创新打造“红色研学营地”,开发“重走长征路”情景剧体验项目。学生们身着红军装,手持模拟武器,在专业教官指导下完成“突破封锁线”“抢救伤员”等任务。2024年暑期,该活动吸引超2万名青少年参与,其中“小小讲解员”培训计划已培育50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他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向游客讲述烈士故事,实现红色基因的活态传承。
民营经济人士的精神加油站。纪念园设立“滇商红色讲堂”,定期邀请企业家聆听《滇东北革命史与企业家精神》专题课。园区内设置的“创业英雄榜”,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与当代企业家案例并置展示,形成跨越时空的价值共鸣。2023年,沾益区工商联在此举办“红色赋能民营经济”论坛,促成12家企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让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烽火记忆的立体呈现
数字化复原“胜利会师”场景。1950年元旦,滇桂黔边纵第六支队与二野五兵团49师在玉林山会师,这一历史时刻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观众站在360度环幕前,可“亲历”两军将士拥抱欢呼的震撼场面,配合地面震动与风效模拟,仿佛置身于解放滇东北的历史洪流之中。该展项获评“2024年全国革命文物数字化创新案例”。
文物证言:血色记忆的具象化。纪念馆珍藏的500余件文物中,一柄锈迹斑斑的马刀引人注目——这是烈士赵兴祥在“血战宣威分水岭”中使用的武器。展柜旁的互动屏可调取当年战地记者拍摄的影像,马刀劈砍的轨迹与弹孔分布通过AR技术三维重建,让观众直观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2025年新增的AI语音导览系统,能根据文物自动生成个性化解说词,实现“千人千面”的参观体验。
口述历史:抢救性记录工程。纪念园启动“寻找最后的见证者”计划,走访健在的革命老兵及家属。92岁的李翠花老人动情回忆:“我父亲是支前民工,他用独轮车推了三天粮食送到前线……”这些口述资料被整理成《玉林山红色家书》,配以老照片和手绘地图,在“记忆长廊”循环播放。目前,该工程已采集23位见证者影像,建立全国首个县级革命口述史数据库。
生态底色上的红色丰碑
90%林木覆盖率的生态奇迹。玉林山纪念园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理念,实施封山育林、植被恢复工程。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园区森林覆盖率达92%,新增的10公顷红枫林与原有的杜鹃花海形成“春赏花、秋观叶”的四季景观。沿“英烈步道”拾级而上,每块步道砖都镶嵌着烈士名言,让自然之旅成为精神洗礼。
绿色科技赋能低碳运营。园区采用光伏发电、雨水回收系统,年减排二氧化碳150吨。2024年建成的“零碳纪念馆”,屋顶铺设柔性太阳能薄膜,建筑能耗自给率达85%。游客扫描二维码可查看实时碳足迹,参与“绿色祭扫”活动——用电子蜡烛替代明火,以植树代替献花,让缅怀行为更环保。
生物多样性的红色见证。玉林山是滇东北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纪念园特别设置“生态英魂”展区。通过红外相机捕捉到的白腹锦鸡、红腹角雉等珍稀鸟类影像,与烈士保护生态的语录并置展示。2025年新发现的“玉林山赤松”树种,被命名为“革命松”,其果实成为园区特色文创产品,寓意“革命精神永续传承”。
红色资源的时代转化
红色旅游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纪念园联合周边乡村打造“重走边纵路”主题线路,推出“红军餐”“红色民宿”等体验项目。2024年,沿线村庄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村民王建军将祖宅改造为“红军驿站”,提供“穿红军装、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套餐,年收入突破15万元,实现“红土地”变“金土地”。
智慧管理提升服务能级。2023年建成的智慧管理系统,集成人脸识别入园、电子票务、智能导览等功能。游客可通过小程序预约“专属讲解员”,系统根据参观时长和兴趣偏好生成个性化路线。2025年新增的“云祭扫”平台,支持远程献花、留言,疫情期间累计接收网络祭奠超百万次,让红色教育突破时空限制。
学术研究深化价值挖掘。纪念园与云南大学共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出版《滇东北革命史研究》《玉林山英烈传》等专著。2024年举办的“全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利用研讨会”,形成《玉林山宣言》,提出“红色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等创新理念。目前,园区正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力争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的“沾益模式”。
曲靖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以红色为魂、绿色为基,构建起历史与现实对话、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精神空间。在这里,每一片枫叶都镌刻着信仰,每一缕清风都传颂着忠诚。当数字技术唤醒尘封记忆,当生态理念重塑纪念方式,玉林山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着新时代的红色传奇。
- 上一篇: 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高原明珠的多维魅力
- 下一篇: 鲁布革三峡景区:云南小三峡的独特魅力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