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青山忠魂映滇东
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青山忠魂映滇东
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的交汇点
边纵六支队的血色黎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第六支队(简称“边纵六支队”)是沾益革命史的核心力量。1949年8月1日,由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永焜支队、宣威支队、沾益支队整编而成,成为滇东北革命斗争的主力部队。这支由中共云南省工委培育的队伍,活跃于云贵边区,参与解放滇东北、阻击国民党残军、支援昆明保卫战等关键战役,累计歼敌千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为云南解放立下赫赫战功。2025年,纪念园通过AI声纹重建技术复原了李云蒿等烈士的影像,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触碰的信仰力量。
历史性握手的象征。1950年元旦,边纵六支队与解放军二野五兵团7军146团在玉林山举行“胜利会师”大会,标志着革命武装与人民军队的历史性汇合。五兵团四十九师政治部撰写的对联“冀鲁豫发展成长……不愧为人民武装”,浓缩了双方的光辉历程。这场会师后,六支队完成历史使命,转向政权接管与建设工作,但其精神永远镌刻于玉林山巅。2025年,纪念园新增“时空对话区”,通过AI技术让向秀丽、陈复等烈士的音容笑貌穿越时空而来,成为新时代红色教育的创新典范。
纪念园的诞生与传承。为铭记革命历史,1994年底建成玉林山烈士纪念园,园内矗立纪念碑、铜像雕塑、浮雕墙及纪念馆,展陈500余幅照片与文物,再现边纵六支队的奋战历程。1997年、2009年两次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滇东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2025年,纪念园启动生态修复工程,新增10公顷红枫林,构建“春赏花、夏采菌、秋观叶、冬戏雪”的生态旅游新格局,实现红色教育与绿色发展的同频共振。
红色血脉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英烈精神的沉浸式传承。纪念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2025年,园区推出“重走父辈从军路”亲子研学项目,邀请老战士后代带领青少年体验野外生存、战地救护。清明节期间,沾益区第五中学少先队员在纪念园献花默哀,通过“擦拭烈士墓碑”“献花仪式”等感性体验,播下红色种子。2025年清明,线上“云祭扫”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留言墙上“你们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成为新时代的情感共鸣。
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沾益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纪念园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注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每年的民族传统节日,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会来到纪念园,以独特的民族歌舞和祭祀方式缅怀先烈。例如,彝族同胞在火把节期间,会在纪念园举行庄重的祈福仪式,将民族文化与红色精神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
青少年教育的创新实践。纪念园与曲靖师范学院共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开发《珠江源畔的红色密码》等校本课程。2025年暑期,园区接待省内外研学团队230批次,被教育部列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北关小学太和校区通过非遗实践和红色教育,让课本中的革命精神“活”起来,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案例。
山水之间的生态与信仰
四季轮回的生态画卷。玉林山年均气温15℃,四季皆景:春日杜鹃与映山红漫山遍野,夏日林间蝉鸣与松涛共鸣,秋日银杏与枫叶交织成“红黄地毯”,冬日雾凇覆盖纪念碑宛如银色丰碑。2025年启动的生态修复工程,让这片90%林木覆盖率的土地焕发新生,新增的红枫林与杜鹃花海相映成趣,构建起“春赏花、夏采菌、秋观叶、冬戏雪”的生态旅游新格局。
建筑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纪念园内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既保留了传统园林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烈士纪念碑高19.49米,象征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碑体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庄严肃穆。碑座四周的浮雕生动再现了边纵六支队的战斗场景和会师盛况,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2025年新增的“光影纪念廊”,通过投影技术将烈士家书投射在青石墙面,每晚吸引众多市民驻足。
生态保护的绿色典范。纪念园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园区内所有建筑均采用太阳能供电,雨水收集系统年节水量达5000立方米,生态停车场使用透水混凝土铺装。2025年,纪念园被评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成为红色旅游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重要典范。
从长征到解放的红色脉络
红军长征的沾益印记。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沾益松林地区,留下“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与“九·五起义”播乐中学纪念馆,构成与玉林山纪念园的时空呼应。2025年,纪念园联合抖音平台发起“云上祭英烈”活动,累计吸引50万网友在线献花,让红色精神突破地域限制。
边纵六支队的战术智慧。在“血战宣威分水岭”等战役中,六支队以少胜多,运用山地游击战术,被誉为“人民武装的典范”。纪念馆内详细展陈战役地图、武器实物及战士家书,彰显其“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成长奇迹。
文化符号的永恒价值。会师大会上的对联“冀鲁豫发展成长……滇东北从无到有……”横额“胜利会师”,以工整对仗概括两支队伍的征程,成为纪念园的文化符号。2025年,《飞虎队在沾益》文史资料的出版,为研究沾益抗战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创新驱动与未来展望
数字赋能的智慧化转型。2025年,纪念园建成云南省首个“红色元宇宙体验馆”。通过VR设备,游客可“穿越”至1935年的玉林山战场,参与模拟飞夺泸定桥的互动游戏;AR导览系统能识别游客位置,自动讲解周边烈士事迹。线上纪念馆开通“云献花”“语音日记”功能,成为全国青少年思政课的“第二课堂”。
红色旅游的经济赋能。纪念园与周边乡村合作开发“红军餐”“红色文创”等项目,带动当地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2025年,沾益区推出“重走边纵路”主题研学活动,吸引青少年通过徒步、情景剧体验革命历程。
区域联动的文旅融合。纪念园与珠江源风景区、海峰湿地公园形成“红色+生态”旅游环线。2025年新开通的“红色专线”巴士,串联起沾益珠江源古镇、花山湖等景点,带动沿线民宿、红军餐等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25年园区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真正实现“红色资源富民”。
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不仅是一处缅怀英烈的圣地,更是一座承载革命历史记忆与精神内涵的综合性纪念园区。它以独特的地理风貌、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红色教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脚步,还是感悟信仰的力量,这里都值得每一位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人前来瞻仰与铭记。
- 上一篇: 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高原明珠的多维魅力
- 下一篇: 鲁布革三峡景区:云南小三峡的独特魅力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