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麒麟区金牛塘:城市中的璀璨明珠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09:57:17 10 浏览

麒麟区金牛塘:城市中的璀璨明珠

 

从战国青铜到数字光影,从农耕图腾到城市客厅,金牛塘的蜕变史恰是曲靖千年文脉的缩影。当夕阳为"耕耘"雕塑镀上金边,孩童在AR投影中追逐虚拟的牛群,这座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文化地标,正以创新姿态书写着滇东大地的崭新篇章。

金牛塘的历史文化渊源

战国文物的现代表达在曲靖麒麟区得胜家具城旁的金牛塘畔,矗立着高2.3米、长7.2米的"耕耘"雕塑。这件以珠街八塔台战国古墓出土的"双牛单蛇青铜鎏金扣饰"为原型的艺术品,将古滇国工匠的智慧凝固成永恒。2021年修复时采用的鎏金工艺,重现了先秦时期"火镀金"技艺的璀璨光芒,让2300年前的艺术神韵在当代重生。雕塑中两头健硕黄牛相背而立、脚踏巨蛇的造型,既是对古滇国"牛祭"仪式的现代诠释,也暗合《史记》中"滇人以牛为币"的商贸传统。

牛蛇图腾的千年密码雕塑中牛与蛇的共生形态,承载着滇文化独特的宇宙观。牛作为"财富图腾",象征着农耕文明的开端;蛇则化身"水神化身",呼应珠江源头的地理特征。这种图腾组合在滇文化青铜器中并非孤例,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同样以牛为核心,展现着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平衡智慧。2023年雕塑周边填塘工程启动时,市民在裸露的池底发现了刻有鱼藻纹的汉代陶片,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历史注脚。

雕塑改色风波的文化反思2021年雕塑被擅自改为金色引发的舆论风暴,成为观察城市治理的典型样本。市民通过"曲靖电视台麒麟报道"等平台发起联名抗议,最终促成2022年修复方案回归仿青铜原色。这场风波催生了《曲靖市城市雕塑管理办法》的修订,建立起"专家论证-公众听证-数字存档"的文物修复新机制。2024年雕塑基座新增的二维码铭牌,扫码即可观看修复纪录片,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

人文风情的立体画卷

市井烟火中的商贸基因金牛塘自古便是商贾云集之地。明代"滇铜京运"时期,这里就是马帮歇脚的"旱码头",现存的三眼井至今保留着当年马帮饮水的石槽。2025年新建的"滇东商埠文化馆",通过AR技术复原了民国时期"金牛塘骡马市"的盛景,游客可虚拟体验"一担菌子换三斤红糖"的物物交换场景。毗邻的得胜家具城,其前身正是清光绪年间的"曲靖木业公所",百年老字号"福兴祥"的榫卯工艺仍在这里传承。

城市改造中的蜕变近年来,随着麒麟区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金牛塘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提升工程。2021年,麒麟区城管局园林处对金牛塘游园进行了全面改造,拆除违法建筑,修筑异形花池,铺设青石板,新建洗手池,对金牛塘塘壁及雕塑进行翻新和景观打造等。经过改造后的金牛塘,环境更加优美,设施更加完善,成为了益宁片区的一个亮点景观点,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空间,也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市民记忆的情感地标在周边居民的记忆中,金牛塘承载着三代人的集体记忆。83岁的张奶奶仍记得1990年雕塑落成时,全城百姓用红绸带装饰基座的盛况。2018年改造时新增的"时光长廊",收集了2000余张市民提供的老照片,其中1978年拍摄的"金牛塘农具社"黑白影像,记录着计划经济时代集体劳作的场景。2024年填塘工程启动前夜,上百位市民自发在干涸的池底写下祝福,形成独特的"大地行为艺术"

城市更新中的生态变迁

从碧水清塘到立体绿廊金牛塘的形态历经三次重大变迁。明代《南诏通记》记载此处为"曲靖八景"之一的"莲塘映月",水域面积达30亩。1990年建雕塑时缩减至8亩,2024年市政改造彻底填平水域,打造出占地5"青铜文化公园"。新栽植的200株滇朴形成"牛角"造型林带,地面镶嵌的300块铜板蚀刻着《滇史》《南诏野史》等典籍中的金牛传说。

光影艺术赋能空间再造2025年实施的"夜游金牛"项目,将雕塑照明升级为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复原了青铜器在晨昏不同光线下的微妙变化。池塘遗址地面铺设的压感灯带,随行人脚步亮起涟漪光效,与雕塑顶部的激光投影形成互动。夜间投射的"牛耕云海"动态影像,将战国农耕场景与现代城市天际线巧妙融合。

商业集群的文化赋能依托金牛塘商圈,麒麟区打造了"青铜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内既有传承百年的"薛氏漆器作坊",也有运用3D打印技术复刻青铜器的"数字工坊"2024年开业的"古滇市集",引入AI导览系统,游客扫描商品二维码即可观看对应文物的前世今生。毗邻的"非遗研学基地"开设了青铜器拓印、彝族漆器制作等体验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超3万人次。

未来发展的多重想象

文化IP的活化路径当前正在推进的"金牛塘元宇宙项目",计划构建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文化体验空间。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的"NFT青铜牛"数字藏品,已吸引20余家博物馆合作。2025年启动的"青铜纹样城市家具计划",将把双牛单蛇图腾融入公交站台、智慧灯杆等市政设施,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城市记忆的数字化留存麒麟区档案馆联合高校开展的"金牛塘口述史工程",已采集200余位原住民的记忆影像。利用空间声场技术复原的"1950年代金牛塘码头"声景,在新建的"城市记忆馆"定时播放。2024年上线的"云上金牛"小程序,集成AR寻宝、历史地图对比等功能,用户可虚拟探访水下考古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

产城融合的创新实践随着"曲靖老城-金牛塘"城市更新示范区的推进,这里正探索"文化+科技+商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由旧厂房改造的"青铜文创综合体",已入驻32家文化企业,开发的"牛文化"主题盲盒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规划中的"滇东农耕文明体验园",将运用垂直农业技术复原古滇国稻作场景,打造沉浸式农业研学基地。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