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铁血丰碑映花海: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的红色叙事与生态交响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10:09:14 10 浏览

铁血丰碑映花海: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的红色叙事与生态交响

 

在滇东高原的乌蒙山脉南麓,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如同一柄倚天巨剑,矗立在液峰公园的苍松翠柏之间。这座承载着滇桂黔边纵队铁血记忆的红色地标,不仅是311位烈士忠魂的安息之所,更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创新的文化传承,成为串联自然奇观与人文精神的璀璨明珠。

烽火淬炼的英雄史诗

滇黔桂边纵队的铁血征程。罗平作为滇桂黔边纵队的核心根据地,自1937年建立中共罗平党支部起,便成为西南地区革命火种的重要发源地。1948年,罗盘地委在此成立,领导三省二十余县的武装斗争,先后粉碎国民党五次围剿。194911日,滇黔桂边纵队正式成立,罗平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县城,为西南解放立下赫赫战功。纪念塔基座浮雕生动再现了周时英、任学源等烈士率领群众抗击敌寇的壮烈场景,其中板桥头道口子战斗浮雕以写实手法刻画了1948年游击队员依托地形阻击国民党军的激烈战况。

纪念塔的诞生与时代意义。1985年,为纪念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牺牲的先烈,罗平县委、县政府在液峰公园修建纪念塔,2022年完成提质改造,保护范围扩大至10665.6平方米。塔高19.49米,寓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庑殿顶琉璃瓦与汉白玉浮雕的结合,既延续了传统建筑的庄重,又融入了革命精神的崇高象征。基座四周的双菱形纹护栏,象征着革命事业的曲折与坚韧,而顶部的红色五角星,则是指引民族复兴的永恒灯塔。

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镌刻。塔座四面碑文详实记录了罗平革命史:东面镌刻311位烈士名录,包括为保护地下交通线牺牲的女战士杨立芳;北面楹联丹心照汗青英名永存,捐躯为民族虽死犹生,是对任学源等烈士的深情礼赞。塔身背面继承遗志振兴中华的草书题刻,与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遥相呼应,将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融为一体。

凝固的精神图腾

独特的设计理念与象征元素。纪念塔采用台基塔身塔帽三段式结构,3层台基逐层内收,暗合步步高升的革命理想;20米见方的第三层台面,象征着革命事业的广阔天地。汉白玉浮雕中的和平鸽与火炬图案,既寓意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又象征红色精神的薪火相传。塔帽的庑殿顶设计,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礼制美学,更以琉璃瓦的庄重质感,赋予纪念塔超越时空的永恒性。

碑文与雕塑的艺术表达。塔身两侧的草书楹联昔年血染腊峰三座大山终倾废,今日光照神州四化建设正繁荣,以书法艺术再现了罗平从革命岁月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跨越。基座浮雕中的送郎参军场景,通过人物动态与表情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军民一心的鱼水深情。值得一提的是,浮雕中一位布依族妇女手捧米酒为战士饯行的细节,巧妙融入了当地民族元素,成为多元文化共生的艺术典范。

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纪念塔选址液峰公园,既取液峰谐音英烈,又依托公园内的天然地形,形成前有广场、后有青山的风水格局。每年23月,公园外的万亩油菜花田与塔畔青松翠柏相映成趣,金黄花海与红色丰碑构成震撼人心的视觉交响。2024年清明期间,游客在祭扫后漫步花海,自发组织花海中的红色诗会,将追思之情融入自然美景,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红色基因的当代叙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创新。作为省、市、县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塔年均接待参观者超4万人次。2024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中,退役老兵张绍春现场讲述《赓续血脉致敬英烈》,通过沉浸式宣讲让听众穿越历史时空。九龙小学等学校将纪念塔作为行走的思政课堂,学生在祭扫后创作《致先烈的一封信》,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并在校园展出。

民俗文化与红色精神的融合。罗平将布依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等传统节日与红色教育结合,打造民俗+红色文化品牌。2024年清明期间,板桥镇举办灰粽传情祭英烈活动,村民用传统工艺制作灰粽,在纪念塔前举行千人包粽仪式,将非遗技艺转化为红色记忆的载体。钟山乡开发的头道口子战斗遗址送郎参军雕塑任学源烈士故居红旅线路,将红色景点与布依族吊脚楼、彝族刺绣工坊串联,游客在体验民族风情的同时接受红色洗礼。

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新路径。2024年,罗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云祭扫平台,结合VR技术还原纪念塔全景,上线3个月点击量突破10万次。抖音等平台发起的罗平英烈故事挑战赛,吸引全国网友创作短视频5000余条,播放量超2亿次。其中,网友制作的《滇黔桂边纵队的铁血征程》动画短片,以生动的视觉语言再现历史,被共青团中央官微转发推荐。

守护与活化的双重奏

文物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2022年提质改造工程中,纪念塔新增智能安防系统与多媒体展示屏,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与历史资料动态播放。公园内增设英烈事迹长廊,采用全息投影技术还原革命场景,使静态文物了起来。2024年,纪念塔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污染源全部关停,植被覆盖率从65%提升至82%,形成塔在绿中、绿在景中的生态格局。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联动。罗平县整合纪念塔、钟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推出红色研学+生态观光精品线路。游客白天参观纪念塔、体验布依族蜡染,夜晚入住周边民宿,品尝红军菜”“胜利酒等特色美食。2024年国庆期间,该线路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300余万元。板桥镇乐岩村依托滇桂黔边纵队司令部旧址,发展红色主题民宿集群,村民年均收入增长25%

未来发展的规划与展望。根据《罗平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5-2030)》,纪念塔将扩建为罗平革命历史博物馆,新增沉浸式体验厅与数字档案库。计划引入AR导览系统,游客扫描碑文即可观看相关历史影像。同时,拟在液峰公园建设滇桂黔边纵队精神传承中心,开展红色剧本杀、主题党课等创新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未来五年,罗平力争将红色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提升至15%,打造西南地区红色文旅融合示范标杆。

站在液峰公园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纪念塔在蓝天白云下巍然矗立,远处的油菜花田如金色海洋般涌动。这座见证了血与火的红色丰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历史记忆、建筑美学与时代精神熔铸为一曲激昂的交响,在滇东大地奏响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强音。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