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垿:滇东望族的传奇人生
窦垿:滇东望族的传奇人生
在彩云之南的曲靖,历史的长河中曾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星辰——窦垿。清嘉庆九年(1804年),窦垿出生于原罗平州西区淑基村(现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淑基村)。这里的窦氏家族,在清代乃是滇东赫赫有名的望族,书香门第的氛围如同醇厚的陈酿,自他呱呱坠地便将其环绕。
窦垿的祖父窦晟,是乾隆癸酉科(1753年)云南选拔的人才,戊子科(1768年)更是高中解元,后赴山西洪洞县担任知县。在任期间,窦晟“清廉自矢”,两袖清风,为百姓所称颂。父亲窦欲峻同样不凡,乾隆己酉科(1789年)云南选拔后,辗转在湖北兴山县、襄阳县、黄岗县、罗田县以及安徽黄梅县任职知县,因其公正廉明,被百姓尊称为“青天”。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窦垿自幼便深受熏陶,少怀壮志。小小的他,在书房中与诗书为伴,立志要像祖父和父亲那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的凉意,窦垿的书房中便已传出朗朗书声,他主攻经济治世之学,在经史子集的海洋中畅游,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道光五年(1825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2岁的窦垿踏上了云南省乡试的考场。考场上,他文思泉涌,笔走龙蛇,一篇篇文章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放榜之日,喜讯传来,窦垿高中乙酉科第一名(解元)举人。“祖孙解元”的殊荣瞬间传遍乡里,窦氏家族的荣耀再添一笔,乡邻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而窦垿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这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起点。
四年后的道光九年(1829年),26岁的窦垿又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参加朝廷殿试。在考场上,他凭借扎实的学识和卓越的见解,赢得了主考官的青睐。然而,官场的黑暗却在此时悄然向他伸出了黑手。主考官暗示他,若想高中,需对学台大人有所“表示”。窦垿听闻,怒目圆睁,掷笔呵斥道:“考场乃选拔人才之神圣场所,岂是买卖功名之地?吾求取功名,靠的是十年寒窗苦读,绝非钱财所能买得!”言罢,愤然离去。学台大人得知此事后,怀恨在心,在评定成绩时,故意将他的状元成绩降至53名,只赐进士出身。但窦垿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心中的正义之火燃烧得愈发旺盛,决心在仕途上坚守自己的原则,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步入仕途的窦垿,历任吏部主事、考功司行走、文选主事、员外郎郎中、学验封司、记名道府等职,后又耀升为江西道御史,钦差办理云南团课。在官场的漩涡中,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刚正不阿。
奉旨查办“许梦兰舞弊案”时,窦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直隶州官许梦兰徇私舞弊,案件交至吏部论处。窦垿根据法令,公正地提出拟按照旧例,将其降职三级调用的意见。然而,有权有势的大学士春英却从中阻挠、威胁。窦垿毫不畏惧,抗声答辩:“许梦兰徇私舞弊铁证如山,拟议已确定,奏稿由我所拟。若大人一定要我违法将其拟成公罪,我只需用红纸贴条签字,写明是大人教我改的!”一番义正言辞,让春英无言以对,最终许梦兰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仓场盗米案”中,同样考验着窦垿的正义之心。大学士卓秉恬、顺天府尹陆应谷因坐失察之责交部议,吏部尚书文庆竟要求窦垿枉法加罪,并声称是圣上的意思。窦垿坚决不从,以“屈法徇意虽得重罪,不能奉命”回绝。他深知,法律的公正不容践踏,哪怕面对权贵和所谓的“圣意”,也绝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和正义。
窦垿不仅在办案中公正无私,在生活中也是个严于律己之人。年轻时,他送家眷到父亲任职地的住所,身上穿着一件贵州产的丝绸棉袍。父亲见后,严厉地训斥了他,督促其立即换上普通的布棉袄,并语重心长地教导他:“做人一定要朴实勤俭,将心思放在报国为民上。”窦垿将父亲的教诲铭记于心,自此之后,无论身居何职,始终衣着简朴、饮食素淡、低调行事。
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期间,一次从老家返京途中,窦垿在贵州一客栈投宿。他在楼下安静休息时,楼上住进一名即将上任的知县。这名知县带着大帮随从,招摇过市,不仅将知县灯笼高挂起来彰显威风,还在楼上饮酒作乐、大肆喧哗,严重影响其他旅客休息。窦垿前去劝解,对方却傲慢无礼、不理不睬。跟随窦垿的两名随从建议,将御史灯笼挂出去震慑对方,窦垿却阻止道:“不必如此。”谁知,那知县愈发过分,竟抢走随从拿去打水的盆子,还故意狂笑讽刺。忍无可忍的窦垿,这才命随从将监察御史灯笼挂出。那知县吓得脸色苍白,连滚带爬地下来认错。窦垿严肃地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告诫对方身为一县父母官,必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绝不可摆官架、耍威风。最后,他让那知县回家反省,并通知当地知府另外派人接任知县。
咸丰皇帝登基之初,窦垿怀着对国家的满腔热忱,上疏九条治国策略,史称“条陈九事”。他在疏中提出澄清吏治、停止捐输、整顿漕粮、改革盐法、革除赋税积弊、筹划治水、整军经武、筹划旗人生计、维持银钱比价等建议,展现出他对国家局势的深刻洞察和改革弊政的决心。然而,这些建议却被咸丰皇帝“留中不发”。窦垿满心的期待如同泡沫般破碎,面对当时腐败污浊的庙堂环境,又始终遭到其他官员的排挤和诬蔑,他彻底失望了,愤然告假回乡。
回乡途中,窦垿带着怀才不遇的惆怅,还有来自身边亲友相继离世的悲伤。当他第五次登上岳阳楼时,这座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情怀的“天下第一楼”,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他挥毫泼墨,写下了一副旷世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副长联,将他的才情、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后交给时任四川布政使的知交何绍基。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时,请何绍基将此联书写、雕刻后悬挂于岳阳楼上,直至今日,仍为世人所传颂。
窦垿的文学造诣远不止于此,他勤学不断,涉猎诸子百家,笔耕不辍。在经学、史学以及文字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创作了不少作品。现保存下来的有《示儿录》《续小学铢寸录》《多识录》《四余录》《游艺录》5种,统名《晚闻斋稿》,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抱负,力图以儒学和礼仪来规范当时的社会秩序。
同治四年(1865年),命运的车轮驶向了终点。窦垿以知府职分发贵州补用,1865年7月18日,到贵州上任仅仅一月的他,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如同绚烂的烟火,虽短暂却无比耀眼。从滇东望族的书香子弟,到官场中坚守正义的官员,再到文学领域留下不朽佳作的文人,窦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刚正不阿、什么是清廉自律、什么是忧国忧民。他的故事,成为了曲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 上一篇: 会泽尖山武装起义遗址:烽火尖山铸忠魂 红绿融合谱新篇
- 下一篇: 何桂珍:文人与武将的传奇人生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