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革命烈士陵园:乌蒙山间的红色丰碑与生态画卷
宣威革命烈士陵园:乌蒙山间的红色丰碑与生态画卷
烽火淬炼的革命记忆
红色火种的播撒。宣威作为云南地下党建党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据点,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涌现出一批寻求真理的先驱。1935年和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途经宣威,留下深远影响。300余名青年毅然加入红军,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开国将军的徐文烈、徐文礼等。红军在宣威开展的打土豪、分浮财行动,点燃了民众的革命热情,为后续武装斗争奠定基础。1947年,云南第一支反蒋武装“六六分队”在宣威诞生,揭开了滇东北武装斗争的序幕。
陵园的诞生与修缮。为铭记先烈功绩,宣威县委、县政府于1987年建成革命烈士陵园,占地2000平方米,包括纪念碑、蒋永尊烈士墓和陈列馆。2021年启动系统性修缮,投入167.8万元迁移26座零散烈士墓,新建公共设施,并将陵园移交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实现从“管护缺失”到“规范化运营”的蜕变。如今,这里不仅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成为乌蒙山区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阵地。
英雄事迹的永恒镌刻。陵园陈列馆以“红军长征过宣威”“党领导下人民武装”“宣威人民在解放斗争中”为主线,展出40余件历史资料、30余件实物和70余张照片。其中,蒋永尊烈士的事迹尤为震撼:这位年轻的地下党领导人在1948年的战斗中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4岁。他的墓冢与纪念碑遥相呼应,成为陵园精神的象征。
山水环抱的生态陵园
东山脚下的红色地标。陵园坐落于东山公园南侧,与千年古刹东山寺毗邻,形成“红+绿+古”的独特景观组合。东山以丹霞地貌闻名,石峰如剑、绿树成荫,春日杜鹃遍野,秋日红叶漫山。站在陵园观景台,可俯瞰宣威坝子的阡陌纵横与城市新貌,山水人文尽收眼底。
生态与纪念的和谐共生。陵园内植被繁茂,雪松、翠柏与四季花卉交相辉映,既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又展现自然生机。2021年修缮时特别保留了天然水池和古树,蒋永尊烈士墓前的清泉潺潺,寓意革命精神源远流长。这种“以绿衬红”的设计理念,使陵园成为滇东北少有的生态型红色景区。
联动发展的旅游格局。2025年1月,毗邻的虎头山长征文化公园正式运营,以VR体验、长征主题雕塑群等吸引游客,开园三个月接待量突破4万人次。宣威革命烈士陵园与虎头山陵园、周建屏故居等形成“红色旅游环线”,游客可在一日内完成从长征历史到地方武装斗争的深度体验,带动周边餐饮、文创等产业发展。
活态传承的红色基因
教育基地的多维实践。陵园年均接待参观群众超2万人次,涵盖学生、军人、党员等群体。2025年“3·5”学雷锋日,300余名志愿者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开展“红色故事微宣讲”,将志愿服务与红色教育结合。学校常组织“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史料研读等方式,沉浸式感受革命历程。
民俗与红色的交融。宣威素有农历三月初三“游东山”的习俗,如今这一传统与陵园纪念活动深度融合。每年清明至谷雨期间,市民在登山踏青时自发前往陵园献花,形成“踏青思英烈”的独特文化现象。当地非遗传承人还将红军故事改编为花灯戏、快板,在陵园广场定期展演,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
数字时代的红色传播。尽管未直接引入VR技术,陵园通过“云祭扫”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扩大影响力。2023年清明期间,线上献花量突破10万次,网友留言“云端致敬,精神永存”。此外,与抖音、微信等平台合作推出“打卡红色地标”话题,吸引年轻群体参与互动,相关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
从纪念场所到精神高地
管理服务的升级。移交退役军人事务局后,陵园建立“全天候开放+预约讲解”模式,配备专业讲解员团队,开发《红色宣威》《星火燎原》等精品课程。2024年引入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可通过扫码获取中英双语讲解,满足多元化需求。
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近年来,陵园联合党史部门编纂《宣威革命英烈传》,收录300余名烈士事迹;与高校合作开展“口述史采集”项目,记录健在老党员的革命记忆。2025年推出“红色剧本杀”《血色黎明》,让参与者在角色扮演中解密历史,首月吸引超千名年轻人体验。
区域联动的示范效应。作为曲靖市红色旅游重点项目,陵园与周边可渡古驿道、杨柳山歌节等文旅资源联动,推出“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线路。游客可上午参观陵园,下午漫步千年驿道,傍晚欣赏非遗表演,形成“白天学历史,夜晚品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模式被云南省文旅厅列为“红色文旅融合示范案例”。
宣威革命烈士陵园以山水为幕、历史为笔,绘就了一幅红色基因与绿色生态交织的壮美画卷。它不仅是缅怀先烈的圣地,更是一座活态的红色文化博物馆——在这里,历史与现实对话,传统与创新交融,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无论是青松翠柏间的静默追思,还是数字化浪潮中的文化突围,这座陵园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向世人讲述着乌蒙山区永不褪色的革命传奇。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