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磅礴铸丰碑——沾益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的永恒印记
乌蒙磅礴铸丰碑——沾益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的永恒印记
镌刻长征精神的永恒印记
关键战役见证。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沾益红寨村,贺龙军长率部在汤浪庙驻扎期间,与当地彝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红军在此击退尾追的滇军,召开镇反大会,写下“打倒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标语。如今,汤浪庙被改建为“红军庙”,贺龙使用过的办公桌仍保存完好,成为这段历史的鲜活见证。
纪念碑的艺术设计。纪念碑以简洁庄重的风格矗立于红寨村,碑身镌刻着红军长征的壮丽史诗。其设计融入彝族文化元素,如碑顶的火焰纹象征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碑座四周的浮雕生动再现了红军与群众“打土豪、分浮财”的场景,以及村民为红军带路、送粮的感人画面。
重要历史事件。红寨村原名汤浪村,因红军的到来而改名。1936年4月,贺龙军长在汤浪庙住宿时,村民主动提供茶壶烧水,警卫员悄悄留下银元的故事,成为军民鱼水情的经典案例。这段历史被村民口口相传,成为红寨村红色文化的核心叙事。
自然与人文的诗意交响
原始森林的绿色屏障。红寨村周边环绕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被誉为“天然氧吧”。林中古树参天,溪流潺潺,当年红军曾在此隐蔽行军。如今,森林中开辟了健康步道,游客可徒步追寻红军足迹,感受“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壮丽意境。
天坑奇观的地质传奇。红寨村所在的大坡乡拥有云南罕见的天坑群,其中最大的天坑直径达180米,深170米。这些地质奇观与红军长征的历史相互映衬,形成“红色记忆与绿色山水”的独特景观组合。天坑底部保存着恐龙时代的蕨类植物,吸引着地质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探秘。
彝族村寨的文化密码。红寨村聚居着彝族群众,至今保留着独特的民族风情。村民的传统服饰、火把节庆典以及“跳菜”等民俗活动,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每年清明节,村民们会身着盛装,前往红军庙祭祀,将红色基因融入民族文化血脉。
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承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被命名为曲靖市第二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这里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2023年,曲靖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重走长征路、聆听红军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22年,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被列为“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过曲靖”省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与播乐“九五”起义纪念馆等共同构成曲靖红色教育矩阵。每年吸引数万名党员干部前来接受党性淬炼。
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沾益区以红寨村为核心,整合周边海峰湿地、珠江源等资源,打造“红色+生态”旅游线路。2022年获批的红寨生态自然景观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原始森林古树观光园、农耕体验园等设施,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从红色村寨到发展热土
基础设施的跨越升级。近年来,红寨村硬化道路、改造电网、建设游客中心,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村内新建的智慧化设施投入使用,实现景区WiFi全覆盖,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依托红色旅游,红寨村发展起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村民李大姐经营的“红军食堂”,以红军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为特色,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村集体通过旅游项目分红,年收入从不足10万元增至50余万元。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曲靖实践。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曲靖段)的重要节点,红寨村正规划建设长征历史步道、数字纪念馆等项目。未来,这里将成为集教育、旅游、研究于一体的红色文化高地,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部活着的红色教科书。它以山水为墨、以精神为魂,在乌蒙大地书写着革命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诗篇。当您踏上这片土地,既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又能感受到新时代的脉动——这正是红寨村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