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勺冲角革命烈士纪念碑:滇东剿匪记忆与人文生态的交融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10:15:03 11 浏览

勺冲角革命烈士纪念碑滇东剿匪记忆与人文生态的交融

 

剿匪战役的历史见证

激战红土坪

七勇士的壮烈牺牲

19504月,贵州威宁匪首金昌明纠集百余名匪徒,在会泽勺冲角一带烧杀抢掠。边纵六支队323连奉命围剿,经过五天五夜的浴血奋战,击毙匪中队长1名、匪徒10余人,缴获步枪3支及大批物资,成功解救被抢牛羊20余头、粮食2000余斤。在这场战斗中,颜福龙等7位战士壮烈牺牲,其中年仅27岁的颜福龙是会泽本地人,1948年加入革命队伍,用生命守护了群众安全。为纪念英烈,1994年乐业镇政府在红土坪子中段修建纪念碑,将6位烈士墓迁葬于此,形成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

建筑特色

凝固的革命精神

纪念碑高5米,采用花岗岩镶嵌而成,造型分为三层。碑身正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第二层基座雕刻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底层碑文详细记载了剿匪战斗的经过。这种将党旗元素融入建筑的设计,既体现了革命的政治属性,也让纪念碑成为红色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红色教育

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每年清明节,会泽五中、乐业镇中小学等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徒步至纪念碑前,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朗诵烈士遗书《妈妈,我走了》、模拟与最小烈士农志金的对话等形式,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2023年清明,1000余名师生在纪念碑下默哀、敬献小白花,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心。

红土坪子的生态叙事

地貌特征

乌蒙余脉的红色地标

纪念碑所在的红土坪子位于乐业镇双沟村,地处乌蒙山脉东南麓,海拔2020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半山区地貌。这里地势开阔,红壤遍布,夏季青山如黛,秋季红叶漫山,冬季银装素裹,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观与纪念碑的庄严感形成鲜明对比,成为红色+生态旅游的独特标识。

农耕文明

辣椒之乡的产业融合

双沟村以种植乐业辣椒闻名,这种辣椒因色泽鲜艳、辣度适中成为地理标志产品。村民在纪念碑周边的梯田里种植辣椒,秋收时节,漫山遍野的红辣椒与纪念碑相互映衬,形成红土染红辣椒,辣椒映红丰碑的独特景观。当地还开发了红色研学+辣椒采摘的体验项目,游客既能接受革命教育,又能参与农事活动,感受乡村振兴的活力。

民俗共生

古会与火炮的文化共振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双沟村都会举办传统交流古会,村民们表演鼓舞、舞龙等民俗节目,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传统火炮表演——用竹筒制作的土炮震天响,寓意驱邪避灾。近年来,古会融入红色元素,在纪念碑前增设红色文化展区,将剿匪故事与民俗活动结合,形成祭先烈、庆丰收、传文化的复合型文化空间。

新时代的红色实践

政策赋能

红色旅游的战略定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明确提出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会泽县响应政策,将勺冲角纪念碑纳入会泽红色旅游走廊,与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火红烈士陵园等形成联动。20254月,会泽县将举办重走长征路、徒步金布多活动,通过还原红军长征路线,进一步串联红色资源,提升勺冲角纪念碑的知名度。

社区参与

守护与发展的双向奔赴

双沟村成立红色文化保护小组,由村民代表、老党员组成,定期维护纪念碑周边环境,清理杂草、擦拭碑文。同时,村民自发成立红色宣讲队,用方言讲述剿匪故事,其中70岁的退伍军人张老汉已为游客讲解300余场。这种政府引导+村民自治的模式,让红色资源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传承

数字创新

沉浸式体验的未来图景

2024年,乐业镇引入VR技术,在纪念碑广场设置剿匪战斗体验舱,游客可通过虚拟场景参与战斗,感受枪林弹雨的紧张氛围。同时,开发勺冲角红色记忆小程序,整合烈士生平、战斗地图、民俗活动等信息,实现扫码即学的智慧化游览。

独特价值的多维呈现

历史唯一性

滇东剿匪的关键节点

勺冲角剿匪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肃清残余匪患的重要战役之一,其胜利为会泽乃至滇东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纪念碑作为这场战役的唯一纪念设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教育示范性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

与其他烈士陵园相比,勺冲角纪念碑更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例如,2023年开展的跨越时空的对话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与烈士对话,这种沉浸式教育模式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红色教育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文化融合性

红色基因与乡土文化的共生样本

纪念碑不仅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更是当地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红土坪子的农耕景观到古会的民俗表演,从辣椒产业的发展到村民的自发守护,这里形成了红色文化引领、乡土文化滋养、产业文化赋能的独特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勺冲角革命烈士纪念碑,这座矗立在乌蒙山区的红色地标,以其独特的历史叙事、鲜明的建筑语言和生动的文化实践,成为滇东大地的精神坐标。它不仅见证了一段血与火的岁月,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红土与丰碑相映,当枪声与鼓点共鸣,当历史与现实交织,这里正书写着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无论是追寻先烈足迹的游客,还是深耕这片土地的村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