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勺冲角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丰碑映乌蒙 山水同辉铸忠魂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10:15:03 11 浏览

勺冲角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丰碑映乌蒙 山水同辉铸忠魂

 

血火淬炼的红色记忆

战役回响

乌蒙山间的生死决战

19504月,贵州威宁匪首金昌明联合会泽匪部,率百余匪徒洗劫火红、白沙地等六村。边纵六支队323连临危受命,经五日鏖战击溃敌军,击毙匪中队长及匪徒十余人,夺回被劫牲畜粮食。此役中,颜福龙等七位战士以血肉之躯筑起红色防线,其英勇事迹被镌刻于纪念碑基座,成为永恒的红色印记。

碑立山巅

从荒冢到精神地标

1994年,乐业镇政府于红土坪子择址建碑,将六位烈士遗骸迁葬于此。花岗岩碑身高五米,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鎏金大字,背面碑文详述战事经过。2021年,碑体经历全面修缮,增设花岗岩护栏与青石步道,2024年数字化展陈馆落成,以全息投影技术复原战场实景,VR设备让观者穿越至硝烟年代,亲历历史震撼。

数字赋能

科技让红色记忆永生

展陈馆内,区块链技术永久保存94岁老兵颜做清的口述历史,其声情并茂的战斗回忆成为英烈元宇宙核心素材。2024年上线的云祭扫平台,已接收超10万次异地献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让红色精神触达更远。

山水间的信仰传承

祭扫长卷

四代人的精神接力

每逢清明,村民自发携山花野果至碑前,孩童列队敬礼,老人轻拭碑身。2021年,双沟村与县教体局共建行走的思政课基地,开发《烽火勺冲角》精品课程,学生徒步至碑前,听烈士后代讲述一袋炒面救战友的感人故事,让革命传统在田野间生根。

宣讲矩阵

从田间到课堂的红色课堂

由老党员、烈士亲属、大学生组成的红色宣讲队,以方言快板、情景剧等形式,将战斗故事带入村寨、学校。宣讲队成员李春梅,其祖父曾为烈士送饭,她创作的《最后一封家书》情景剧,在2023年全省红色故事大赛中获一等奖,让革命精神在当下。

文旅融合

红色IP赋能乡村振兴

纪念碑带动双沟村打造红旅+农旅模式,2024年农民丰收节期间,红土坪子设主会场,游客体验挖土豆、摘辣椒农事,品红军餐南瓜饭、荞麦饼。村集体开设的丰碑电商,年销辣椒酱、花椒油超500万元,红色资源真正转化为致富动力。

绿水青山的红色注脚

生态修复

从荒坡到森林公园

双沟村实施红色+绿色工程,2021年起退耕还林2000亩,种植华山松、滇朴等乡土树种。2023年建成的生态观景台,可俯瞰纪念碑与层林尽染的山色,成为摄影爱好者打卡点,入选曲靖十大生态景观

山水共生

自然与历史的对话

纪念碑选址红土坪子,背倚乌蒙主峰,前临清澈溪流,四季景致各异。春日杜娟花海簇拥碑身,秋日枫叶如火映照鎏金大字,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浑然一体,构成山水即课堂,草木皆教材的生态教育场景。

绿色守护

村民自发成为护碑人

村民自发组建护碑队,定期清理碑体周边环境,监测生态林生长。76岁的护碑员张德福,30年如一日守护这片热土,他说

烈士用命换来的山,我们得用命护着。”2024年,双沟村获评云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精神与绿色发展在此完美交融。

勺冲角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屹立不倒的精神灯塔,是山水相依的生态课堂,更是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在这里,每一块石碑都诉说着忠诚,每一片绿叶都承载着希望,每一次驻足都是对初心的叩问。这片热土,正以红色为魂、绿色为韵,书写着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