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麒麟区古树公园:滇东大地上的生态人文奇迹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10:15:04 11 浏览

麒麟古树公园:滇东大地上的生态人文奇迹

 

在滇东重镇曲靖市麒麟区建宁街道麻黄社区,有一片被时光雕琢的秘境——麒麟古树公园。这里不仅是城市中心的生态绿洲,更是一部镌刻在时光里的立体史诗,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从棚改废墟到城市新名片,麒麟古树公园的每一片树叶都写满了故事,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记忆。

废墟新生:从棚改废墟到城市绿肺的蝶变传奇

2016年,建宁街道麻黄社区的棚户区改造启动,这片土地上的3.2万平方米老宅化为废墟,却意外留存下麻栎、核桃、滇朴等10多个品种的古树群,其中树围50厘米以上的达262棵。面对这份自然馈赠,决策者毅然选择让路于树,以微改造念在33000平方米的原址上打造云南省首个古树主题公园。

这场蝶变堪称城市更新的教科书:拆除违建时为古树根系保留3米保护圈,铺设透水砖时采用可拆卸工艺,地下管网也绕开千年古树根系。900万元的精心雕琢,让麻栎、罗汉松、古梨树等珍稀树种重获新生。如今,这片土地已从建筑垃圾场蜕变为城市绿肺,年吸收二氧化碳超千吨,成为曲靖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杆项目。

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古树见证岁月沧桑

麒麟古树公园堪称植物活化石的聚集地。园内400余株古树跨越明清至今的时光长河,其中树龄最长的银杏已逾300年,虬枝如苍龙盘踞,树冠覆盖面积达200平方米,被当地居民尊为树神。另有麻栎、滇朴等树种平均树龄超200年,构成云南高原罕见的城市古树群落。

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遗产,更是历史见证者。部分古梨树曾为抗战时期驻军提供遮蔽,树皮上仍隐约可见弹痕;一棵胸围4.2米的麻栎树,曾是村民躲避匪患的天然堡垒。如今,每棵古树都悬挂二维码铭牌,扫码即可获取树种、树龄、保护等级等信息,让游客在漫步中聆听岁月故事。

四季剧场:会呼吸的生态艺术空间

设计师巧妙利用原有方形地貌,打造出方外圆内的景观格局,让公园四季皆有景,季季景不同。

春之序曲:11万株月季组成直径50米的圆形花带,与外围22万株粉黛乱子草形成粉紫渐变海浪。新芽萌动,嫩绿与深褐交织成生命的韵律,百花渐次开放,争奇斗艳,整个公园生机勃勃。

夏之狂想:6000平方米的迷迭香迷宫中,古树新叶与香草气息交织,成为天然的森林疗愈场。浓荫匝地,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点点金斑,为游客提供了纳凉消暑的好去处。

秋之华章:200余株古银杏进入最佳观赏期时,日均落叶量达3吨,金黄地毯绵延千米。银杏叶如金色蝶群翩跹,秋风拂过,落叶纷飞,宛如一幅金黄的画卷。

冬之恋曲:400平方米火星花在古树下绽放,红艳花海与苍劲枝干构成水墨丹青。银装素裹,古树以遒劲枝干勾勒出别有一番韵味的水墨丹青。

智能灌溉系统根据树龄、树种精准调控,年节水率达40%;生态透水铺装让雨水回渗率超85%,真正实现会呼吸的园林

烟火人间: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客厅

当晨光穿透古梨树枝桠,公园便开始演绎全天的烟火剧场。

黎明时分:太极拳爱好者在古桑树下舒展身姿,树影婆娑中演绎天人合一。社区居民在这里晨练,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正午时光:研学团队在树轮课堂聆听古树故事,孩子们用AR眼镜扫描树皮纹路,探索古树的奥秘。公园附近的米线小镇熙熙攘攘,游客们品尝着地道的曲靖美食。

黄昏时刻:直播团队架起设备,让全国网友云赏百年古树的夕阳剪影。老人们在仿古凉亭下下棋、聊天,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追逐,欢声笑语回荡在公园上空。

月上梢头:露营爱好者在指定区域支起帐篷,枕着古树清香数星星。夜幕下的公园灯光璀璨,千年古树灯会10万盏LED灯笼装点枝干,打造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奇幻景观。

便民设施处处彰显匠心:树池座椅暗藏手机充电口,公厕外墙爬满垂直绿化,就连垃圾桶都是仿树根造型。2025年春节期间,公园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收入增长300%

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古风新韵的沉浸式体验

麒麟古树公园已成为曲靖民俗文化的展演舞台。每年中秋、七夕等传统节日,园内都会举办古风游园会、米线文化节等特色活动。2023年七夕节,公园举办首届米线文化节,吸引3000余名游客参与,现场不仅能品尝10余种云南特色米线,还可体验投壶、飞花令等传统游戏,更有汉服巡游、彝族歌舞等表演轮番上演。

社区还依托古树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如用古树年轮制作的纪念徽章、以古树为原型的文创手办等,年销售额超50万元。202551日,建宁古树文旅创业园正式开园,推出西游寻宝记”“非遗漆扇DIY”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进一步激活古树文化的商业价值。

生态修复的曲靖范式:科技赋能的古树保护密码

公园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间找到了平衡点。针对2022年粉黛乱子草花海遭游客踩踏的问题,管理方铺设可进入式步道,设置20余个专业拍照点,并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人流密度,使花草存活率从60%提升至92%。同时,公园采用以草养树模式,在古树周边种植紫叶狼尾草、火星花等固土植物,年减少水土流失量达300立方米。

在公园管理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每株古树的健康档案

智能树芯:32株重点古树植入微型传感器,监测土壤温湿度、树体倾斜度等18项指标。

空中巡检:无人机每周进行树冠扫描,AI算法自动识别病虫害早期征兆。

地下长城:总长2.8公里的复壮沟网络,为古树根系输送特制营养土。

最暖心的是全民守护计划:市民可通过小程序认养古树,参与浇水、除草等志愿活动。目前已有562户家庭成为古树监护人,累计服务时长超2万小时。

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从废墟到文旅高地的致富密码

麒麟古树公园正成为麻黄社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依托公园人气,社区盘活周边闲置商铺,打造房车露营基地”“葛根迷宫等新业态,年吸引投资超2000万元。2024年建成的米线文化馆,将靖阳米线厂的生产过程转化为工业旅游项目,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批次,带动就业70余人。

社区还成立古树保护基金会,将旅游收入的10%用于古树养护,形成以园养树、以树促旅的良性循环。2024年,麻黄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较公园建设前增长5倍,被评为云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从棚户区废墟到生态文旅高地,麒麟区古树公园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城市伤疤到生态名片的华丽转身。在这里,古树年轮刻写着自然密码,民俗活动演绎着文化传承,生态修复彰显着绿色智慧,乡村振兴诉说着发展奇迹。当您漫步在古树下的芳草小径,看阳光穿透千年枝叶洒在粉黛花海,听远处传来的米线节欢歌,便能真正读懂这座城市对历史的敬畏、对自然的尊崇、对未来的担当。这个五一,不妨来此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生态之约,在古树的荫蔽下,感受曲靖这座爨乡古城的独特魅力。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