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琳:从滇池畔走出的长征女杰
叶琳:从滇池畔走出的长征女杰
滇池草芽:在苦难中萌发的倔强
1914年6月,云南曲靖麒麟区三宝镇桥头村的一间土坯房里,叶琳呱呱坠地。父亲在她幼年时便因病去世,8岁的她被母亲送到邻村当童养媳,从此陷入了无尽的劳作与苛责之中。夫家的土墙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训仿佛一把沉重的枷锁,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每天天不亮,她就要背着竹篓去割猪草,小小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单薄;夜晚,还要在油灯下纺线,直到双眼模糊。缠足的痛苦更是如影随形,层层布条紧紧束缚着她的双脚,让她每走一步都钻心疼痛。但在她的眼中,始终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如同石缝中倔强生长的小草,等待着春风的吹拂。
春风乍起:红军来了,命运改写
1936年4月,红六军团长征途经桥头村,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叶琳躲在柴垛后,看着红军战士打开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百姓。一位女红军战士注意到了她,走过来递给她一块玉米饼,温柔地说:“妹子,跟我们走吧,红军里男女平等,你可以读书识字,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叶琳黑暗的生活。当晚,她摸黑收拾了两件补丁摞补丁的衣裳,颤抖着解开裹脚布,让那双被束缚了多年的脚第一次接触到泥土的温度。黎明时分,她毅然决然地跟着红军队伍出发了,身后的夫家堂前,那盏油灯还在摇曳,却再也照不回她离去的身影。
长征淬炼:雪山草地见证赤子之心
长征路上,叶琳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作为卫生队的一员,她背着药箱,拖着尚未完全恢复的“解放脚”,在雪山上蹒跚前行。夹金山的风雪凛冽如刀,她的草鞋早已磨穿,脚趾冻得毫无知觉。战友们用绑腿带捆住她的腰,一步一拉,硬是将她拖过了险峻的雪道。过草地时,沼泽密布,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她和战友们互相搀扶,饿了就煮野菜充饥,渴了就喝沼泽里的水。出发前,她偷偷揣在怀里的一小袋盐,在关键时刻救了卫生队七条命。当战友们因低血糖晕倒时,她把盐化成水,挨个喂给他们喝。在松潘草地,她意外遇到了失散的哥哥,兄妹俩隔着队伍相望,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贴心话,就又被队伍冲散。谁能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哥哥所在的兵工厂后来在战斗中全军覆没。
延安岁月:在知识中汲取力量
1937年,叶琳被送往延安,在抗大学习。这个曾经目不识丁的农家女,第一次坐在课堂上,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她用炭灰当墨水,在地上、石板上练习写字,一遍又一遍,直到把每个字都刻进心里。她还学习了《论持久战》等革命理论,思想境界得到了极大提升。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她白天开荒种地,晚上在油灯下为战士缝补衣服,被授予“生产模范”的锦旗。她总是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分给伤员和战友,自己却常常饿着肚子。
战火纷飞:医者仁心救死扶伤
抗日战争期间,叶琳随部队转战山东等地,从事医务工作。在沂蒙山的野战医院里,医疗条件艰苦,她就利用当地的草药为伤员治疗,救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解放战争时期,她积极参与解放大西南的战斗,跟着部队南征北战。1949年,当部队路过曲靖时,她站在当年离家的村口,看着熟悉的老槐树,心中感慨万千。警卫员要去村里找辆马车让她乘坐,她却拒绝了:“我这双脚,当年能走出封建牢笼,今天也能走回新中国。”
建设家园:初心不改,默默奉献
建国后,叶琳脱下军装,投身地方建设。她先后担任昆明市托儿所主任、昆明市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在托儿所,她把长征路上的故事编成儿歌,教孩子们传唱,让革命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有个叫小花的孤儿总爱尿床,她就每晚起来三次给小花把尿,像母亲一样照顾着孩子们。在医院,她创立“红色护理班”,用长征时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培养护理人员,还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让给肺结核病人。她始终保持着红军的本色,穿着褪色的军装,补了又补,拒绝任何特殊待遇,坚持自己挑水劈柴。
七、风雨如晦:坚守信仰,永不低头
“文革”期间,叶琳被打成“走资派”,遭受了种种迫害。造反派扯掉她的领章,批斗她、辱骂她,但她始终坚定地守护着心中的信仰。她把多年珍藏的红军勋章藏在贴身口袋里,不让造反派夺走。在批斗会上,有人嘲笑她曾经的童养媳出身,她挺直腰杆大声说:“我14岁就剪了裹脚布,22岁跟着红军闹革命,这双脚踩过的雪山草地,比你们走过的红地毯干净!”她的坚强和勇敢,让许多人深受鼓舞。
1973年,叶琳因病去世,享年59岁。她的骨灰撒入滇池,与她热爱的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如今,在曲靖三宝街道的红军广场上,叶琳的铜像静静矗立,她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她从一个贫苦的童养媳,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对信仰的坚守。她的故事,就像珠江源头的一股清泉,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勇敢追求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上一篇: 曲靖首个党支部的创建与革命征程
- 下一篇: 杨平原 董宾:富源古敢旧事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