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首个党支部:中共东川(会泽)支部的革命火种
曲靖首个党支部:中共东川(会泽)支部的革命火种
1927年,随着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的建立,云南革命运动进入新阶段。在滇东北的会泽县(时称东川县),中共东川(会泽)支部悄然成立,成为曲靖地区首个基层党组织。这一组织的诞生,不仅点燃了滇东北革命的燎原之火,更为后续地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矿业重镇与革命土壤
会泽县自古以铜矿闻名,清雍正五年(1727年)设会泽县,1913年改称东川县,1927年复名会泽县。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产业工人,也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点区域。1925年,共青团员陈祖武受组织派遣到会泽中学堂(今会泽一中)任教,以教书为掩护秘密组建“会泽青年努力会”,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蒋开榜、刘文明等进步学生加入该组织,成为曲靖地区最早的共青团员。
星火燎原的起点
1927年3月,中共云南特委成立后,陈祖武重返东川,于同年夏秘密发展蒋开榜、刘文明等青年入党,正式建立中共东川(会泽)支部,陈祖武任书记,蒋开榜为组织骨干。这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曲靖地区党组织零的突破,也是云南早期党组织向滇东北延伸的重要标志。至1927年底,陈祖武调回昆明,蒋开榜接任支部书记,继续领导革命活动。
从理论传播到武装斗争
思想启蒙与群众动员。支部以学校、矿山为据点,通过夜校、集会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蒋开榜曾以“小鸟练翅”比喻革命者的成长,号召青年“学本领、救国家”。至1929年,支部成员已发展至数十人,并联络工人、农民等2000余人,形成广泛群众基础。
武装起义的筹备。1930年,支部加入云南救贫义勇军,成立“云南反日义勇民军第一师”,蒋开榜任师长兼第二路总指挥,计划在会泽、东川、贵州威宁等地发动武装起义。虽因叛徒出卖和敌军围剿未能成功,但展现了党组织的斗争决心。
地下工作的坚韧。在与上级党组织失联的极端困境下,支部仍坚持斗争。1933年,蒋开榜派遣20余名党员前往江西中央苏区,保存了革命力量。直至1934年蒋开榜被捕牺牲,支部活动虽受挫,但为后续革命埋下火种。
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
滇东北革命摇篮。中共东川(会泽)支部是曲靖地区首个党组织,也是云南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其成员蒋开榜、刘文明等成为滇东北革命先驱,为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会泽(扩红1500余人)和1937年桂涛声创作《在太行山上》等红色文化奠定了基础。
烈士精神的永恒丰碑。蒋开榜就义前拒绝劫狱,以“保存党的力量”为重,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62年,会泽县为其立碑纪念,并将县城小学命名为“晓众小学”(蒋开榜字晓众),传承红色基因。
新时代的红色记忆。2013年,中共会泽早期地方组织机构旧址(福建会馆天后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曲靖市通过《主播说党史》栏目重现这段历史,让革命精神焕发新生。
中共东川(会泽)支部的建立,是曲靖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从1927年陈祖武播下火种,到蒋开榜以生命践行信仰,这段历史不仅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扎根的艰辛历程,更彰显了革命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坚定信念。今日的会泽,仍以这段红色记忆激励后人,在新时代续写奋斗篇章。
- 上一篇: 曲靖首个党支部的创建与革命征程
- 下一篇: 杨平原 董宾:富源古敢旧事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