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首个党支部:革命火种的诞生与传承
曲靖首个党支部:革命火种的诞生与传承
1927年8月,在滇东北重镇会泽的会泽中学堂内,中共东川(会泽)支部正式成立,这是曲靖境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滇东北大地开始生根发芽。这颗革命火种的点燃,不仅为曲靖后续的地下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在云南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革命火种的孕育
会泽地处乌蒙山区,因铜矿开采而兴盛,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1925年,共青团员陈祖武受组织委派来到会泽中学堂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秘密组建"会泽青年努力会",传播《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培养了蒋开榜、刘文明等一批进步青年。1926年11月,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成立后,陈祖武调回昆明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中共云南特委再次派遣陈祖武返回会泽,将蒋开榜、吴永康、杨绍华等发展为党员,并于8月正式建立中共东川(会泽)支部,陈祖武任书记。
支部成立初期,党员们以会泽中学堂为据点,通过开办平民夜校、组织读书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工人传播革命思想。蒋开榜等党员深入矿区、农村,发动群众反对封建剥削,组织工人开展增资罢工斗争。据史料记载,至1929年支部撤销时,已发展党员10余人,联络革命群众数百人,成为滇东北革命运动的核心力量。
艰苦卓绝的斗争
1927年12月,陈祖武调回昆明,蒋开榜接任支部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支部将工作重心转向武装斗争准备。1929年春,蒋开榜奉命进入云南讲武堂军事教导营学习,结业后打入会泽民团"民众自卫队"开展兵运工作。他秘密联络矿工、农民和进步青年,组建"云南救贫义勇军",计划发动武装暴动。
1930年,支部更名为中共东川特别支部干事会,蒋开榜任书记。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蒋开榜变卖祖业筹集经费,奔走于会泽、宣威、贵州威宁等地,串联革命力量。至1933年,已联络工人、农民、知识分子2000余人,准备在会泽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
然而,由于叛徒出卖,1933年11月13日,蒋开榜、刘文明等地下党领导人被捕。在狱中,他们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1934年5月18日,蒋开榜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于会泽西教场坝,年仅26岁。
精神传承与历史影响
中共东川(会泽)支部虽然存在时间短暂,却为曲靖乃至云南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吴永康、刘文明等党员后来成为云南革命斗争的重要领导人。1935年5月,红九军团长征途经会泽时,会泽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支援红军,1000余名青年报名参军,创下红军扩红史上的壮举。
新中国成立后,会泽县人民政府为蒋开榜、刘文明等烈士修建了烈士陵园,并将县城一所小学命名为"晓众小学",以纪念这位英勇的革命先驱。如今,会泽中学堂旧址已成为曲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党员群众前来缅怀先烈、重温历史。
从1927年中共东川(会泽)支部的成立,到1935年红军长征播撒革命火种,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曲靖各地党组织的蓬勃发展,曲靖人民始终传承着革命先辈的精神,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这颗革命火种不仅照亮了滇东北的黑暗,更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芒。
- 上一篇: 麒麟区桂芳巷10号院:滇东北革命星火的策源地
- 下一篇: 云南省富源古敢乡补掌村:水族乡水五寨之一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