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尼珠河 >正文

麒麟区珠街街道中所村:科举文脉浸润的诗意家园

NiZhuHe NiZhuHe . 发布于 2025-06-10 09:54:30 10 浏览

麒麟区珠街街道中所村:科举文脉浸润的诗意家园

 

千年屯堡的科举传奇

文武双举的张氏家族。清道光二年(1822年),中所村张氏家族第六代张登元、张成元兄弟分别高中武举人与文举人,创下一门双杰的科举佳话。张氏家族为彰显荣耀,耗时十年建成占地逾千平方米的张氏宅院,其核心建筑清和世第融合中西风格,左侧碉楼采用拱形石门与射击孔防御设计,右侧中式碉楼呼应青龙白虎风水格局,门楣石刻百忍堂中有太和,一勤天下无难事至今仍在诉说着耕读传家的祖训。这座宅院不仅是滇东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更承载着张氏家族文能断句,武能强身的家风传承。

明代屯堡的军事密码。作为明代普定卫中所千户所的屯军后裔,中所村至今保留着独特的军事防御体系。全村以字形巷道为骨架,设置两座碉楼与三座门楼,形成巷巷相通、户户相连的防御网络,战时可实现关门打狗的战术布局。建于明永乐年间的螺丝堰桥、齐艳桥等古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屯军防御体系的重要节点,桥体暗藏的藏兵洞与射击孔至今清晰可辨。

科举文化的时空见证。村内现存的文昌宫遗址与清代私塾旧址,见证了中所村崇文重教的传统。据《中所村志》记载,自明代至清末,全村共涌现举人7名、贡生12名,其中张登元之孙张鸿逵更以武进士身份官至云南提督,其故居的大夫第匾额至今高悬。这些科举成就不仅塑造了中所村的文化品格,更使其成为滇东地区闻名遐迩的举人村

山水田园的诗意栖居

三河环绕的生态秘境。中所村地处南盘江东岸,境内三条溪流蜿蜒交汇,形成水绕莲花的独特地貌。大龙井、沙龙井等古井星罗棋布,井水常年清澈甘甜,滋养着村内200年树龄的檬子树、300年崖柏树等古树群。村东的水浪荷叶景观,两亩见方的水田与溪流相映成趣,每逢雨季,荷叶田田,白鹭蹁跹,构成一幅天然水墨画。

农耕文明的活态博物馆。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所村的1512红美珠葡萄基地已成为现代农业标杆。这里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年产值超2000万元。此外,村内保存的明清古驿道、民国碾房等遗迹,与现代葡萄园交相辉映,展现了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

非遗技艺的当代传承。省级非遗项目中所地戏至今仍活跃在村民的生活中。每逢重大节庆,村民们便会戴上面具,演绎《精忠传》《封神榜》等剧目,其粗犷的唱腔与古朴的舞姿,生动再现了屯堡人对忠义精神的崇尚。此外,村内妇女传承的珠街刺绣技艺,以五谷丰登”“麒麟送子为主题,作品多次在省级非遗展中获奖,成为文旅融合的特色名片。

文明乡风的时代新篇

乡贤治理的创新实践。2018年成立的中所乡贤会,吸纳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等30余名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他们牵头协调争取300万元项目资金,推动凤来栖生态农庄、举人村修缮等重点工程落地,并成功引进2000万元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乡贤会还发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议,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使红白事费用降低60%以上,被评为云南省移风易俗先进典型

文化振兴的生动样本。投资2648万元打造的精品示范村项目,不仅修缮了明清古街巷,更建成家风文化长廊、乡贤馆等文化设施。村内的三家教育讲堂,定期开展张氏家风家训学习活动,培育出全国文明家庭”2户、十星级文明户”56户。2025年新建成的文运书苑,藏书逾万册,成为村民文化生活的新中心。

农旅融合的破局之路。20255月启动的家乡欢乐文旅营项目,投资56亿元建设卡丁车赛道、跑马场、生态农庄等设施,预计可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该项目将葡萄采摘、地戏表演、碉楼探秘等元素有机融合,打造科举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被列为曲靖市十四五文旅重点项目。

古今交融的和美乡村

智慧治理的数字赋能。投资760万元建成的数字乡村指挥中心,整合党建、综治、民生服务等20项功能,实现一张网治理。村民通过一码共治平台,可在线办理宅基地审批、医保报销等事项,办理时间缩短70%以上。中心的VR学习体验区,通过虚拟技术重现屯堡历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

生态宜居的环境革命。实施生态河道整治工程,对村内3公里河道进行清淤、护砌与绿化,种植香樟、杨柳等树木2万余株,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引入市场化保洁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干湿分离,村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获评云南省卫生村

乡村振兴的民生答卷。2024年建成的就业帮扶车间,为35名村民提供年均2万元的稳定收入;185KW屋顶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新建的中医阁,通过远程诊疗系统连接北京36名专家,累计服务村民300余人次,解决了山区看病难问题。如今的中所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90%的农户住上了小洋楼,真正实现了业兴、家富、村美、人和

从明代屯堡的戍边烽火,到科举世家的翰墨书香;从葡萄架下的丰收欢歌,到数字乡村的智慧之光,中所村用六百年时光书写了一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传奇。在这里,你既能触摸到明清古建筑的沧桑肌理,又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澎湃脉搏;既能聆听地戏唱腔的历史回响,又能体验卡丁车赛道的速度激情。这座被科举文脉浸润的诗意家园,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的探访。

相关新闻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尼珠河 NiZhuHe NiZhuHe ⋅ 1月前 (06-10)
NiZhuHe

NiZhuHe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