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承瓛:从书香门第到护国烽火的传奇人生
殷承瓛:从书香门第到护国烽火的传奇人生
在云南陆良县马街镇良迪村的青石板路上,岁月的风永远带着一丝书香与硝烟的混合气息。1877年,殷承瓛诞生于这个耕读传家的村落,谁也未曾想到,这个自幼在五峰书院朗朗书声中长大的少年,日后会成为横跨军政两界、在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护国名将。
一、书香门第育英才,东瀛求学觅火种
殷家世代以耕读为业,殷承瓛6岁入学,16岁便中秀才,堪称神童。然而,晚清的风雨飘摇让这位少年书生早早意识到,仅凭四书五经难以拯救国家。1903年,26岁的殷承瓛怀揣着《革命军》,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航船。在东京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他与蔡锷、唐继尧等滇籍学子同窗,每日在樱花树下讨论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某日,蔡锷见殷承瓛在宿舍灯下研读《民报》,烛影中他的身影被拉得老长,手中的笔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字上重重圈点。两人彻夜长谈,从日本的明治维新谈到中国的未来,最终在星光下歃血为盟,许下“协力同心,恢复汉室”的誓言。这段同窗之谊,就此成为后来革命路上的坚实纽带。
二、重九起义展锋芒,滇军崛起震西南
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犹如春雷,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殷承瓛与蔡锷在昆明秘密策划起义,他亲自手书“协力同心,恢复汉室,有渝此盟,天人共殛”16字,调于酒中,与起义将领共饮盟誓。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夜,昆明城头炮火连天,殷承瓛率讲武堂学员攻打北较场军械库。守军的铁链缠住了他的指挥刀,火光中,他大喝一声“断!”,竟生生将刀从环扣处斩断,带着学员们如潮水般涌入,缴获的德制山炮随即轰向清军防线。
起义成功后,云南军政府成立,殷承瓛任参谋部总长。此时的他,办公桌前常摆着两本书:一本《孙子兵法》,一本《物种起源》。有人笑他“文不文,武不武”,他却正色道:“孙子教我们战术,达尔文教我们世道必变,二者缺一不可。”在他的规划下,云南新军整肃一新,成为西南革命的重镇。
三、雪域雄鹰护家国,一纸宣言定乾坤
1912年,英国觊觎西藏,策动叛乱。殷承瓛临危受命,任援藏军司令,率部从丽江出发。临行前,他在古城墙上向将士们宣读《告藏民书》:“中华民国宗旨本系五族共和,所到之处决不轻取一物!”部队行进至溜筒江,面对据险而守的叛军,左纵队指挥官郑开文在他的指挥下,以“诱敌、分兵、夜袭”三招,竟以无一伤亡的战果攻克盐井。藏民们捧着酥油茶前来劳军,看着军纪严明的滇军,纷纷惊叹“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
英军代表气势汹汹来到丽江,威胁要“派兵保护藏民”。殷承瓛却在黑龙潭畔亲自刻下“汉藏一家,共御外侮”八字碑铭,石碑上的刀痕深可见骨。他对英军代表说:“我们来,是为了守祖宗的土地,不是抢一寸草皮。若你们真想‘保护’,不如帮我们修条通拉萨的路。”英军哑然,滇军的威名从此在雪域传扬。
四、护国烽烟燃川南,麻雀战术破强敌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殷承瓛从北京星夜返昆,与蔡锷组建护国军。次年2月,川南战场硝烟弥漫,北洋军冯玉祥部以三倍兵力压境。殷承瓛站在泸州纳溪蓝田坝的指挥部,望着地图上的丘陵河道,突然想起在日本留学时看过的游击战资料。他独创“麻雀战术”:让将士化整为零,三人一组,昼伏夜出,专袭粮道、弹药库。
某夜,特务营战士们带着涂满辣椒油的竹筒火炮潜入敌营,待哨兵发现时,火炮齐发,辣椒粉混着硝烟弥漫,北洋军顿时咳嗽不止,阵脚大乱。这场持续47天的泸纳血战,护国军以少胜多,气得袁世凯在紫禁城吐血。当殷承瓛率部在綦江畔高唱《云南革命军歌》时,长江水正浩浩荡荡向东流,仿佛在为共和的胜利喝彩。
五、卸下征袍归佛门,万卷藏书照后人
1925年,殷承瓛卸去上将军衔,在昆明西山华亭寺出家,法号“太如”。寺中老僧常见他在藏经阁整理旧物:带血的战袍上,弹孔依旧清晰;泛黄的同盟会会员证,姓名处已有些许褪色;还有一本《爱滇篇》手稿,扉页上1905年的泪渍,不知是为家国多难而落,还是为逝去的战友而流。
朱德曾派人请老师出山,却见他在临摹《丧乱帖》,笔锋在“痛贯心肝”处洇开墨痕。他说:“如今山河初定,需要的是治世能臣,而非征战武将。”1945年冬,弥留之际的他,叮嘱长子殷渥群将数万册藏书捐给省图,其中不乏珍本古籍。他说:“我这辈子,拿过刀,读过书,如今刀可以放下,但书不能丢,它们是照亮后人的火种。”
从东京湾的浪涛到藏北高原的风雪,从泸州城头的烽火到华亭寺的青灯,殷承瓛的一生,是剑与笔的交响,是忠与义的诠释。当后人驻足丽江黑龙潭的碑前,或翻看云南省图书馆的古籍时,总会想起这位从滇中走出的传奇人物——他用一生书写了对国家的热爱,对共和的坚守,正如滇池的波光,虽历经百年,依旧璀璨。
- 上一篇: 曲靖首个党支部的创建与革命征程
- 下一篇: 杨平原 董宾:富源古敢旧事
相关新闻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四个“世界之最”
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风光与无数挑战——探秘宣威尼珠河大峡谷的非凡之旅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的历史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
- 精彩新闻